-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书院到学堂三重变化
从书院到学堂三重变化
[摘 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书院改制,使以书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被近代学堂所取代。从书院到学堂,这不仅仅有教育机构名称的更替,也包括以学习西方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内部各要素的近代转化,还包括了从传统松散的、与科举分途的教育组织机构到建立合科举为一途的近代国家教育系统的三重变化。
?
[关键词] 清末;书院改制;学堂;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5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1)06―0012―06??
Abstract:The academy reformation, which happened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s a chang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system to the modern scholastic institution. Its nature involves not only the appellative change of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from Academy to School, but also a multiple diversification includ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system with a prominent character of imitating the advanced countries as well as the achievement of modern state educational system integrated with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Key words: late Qing Dynasty;academy reformation;school;educational reform
??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机构,自唐代出现迨及明清,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发展了千余年。晚清书院取代官学成为国家的主要教育机构,但伴随其官学化的加强并与科举逐渐紧密结合,书院体制日趋僵化,产生了不少弊病。随着西学的进入和士民心态从封闭转向开放,书院具备了改革的基础。有很多研究证明,清代同光年间书院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引入新学、西学,开始其近代转变。?
为什么书院在繁荣发展的时候被突然强令改制?为什么不能在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建立以书院为名的近代教育体制?为什么不能在书院之外另建一套学堂系统?以书院为主的传统教育在转化为近代学堂教育时有哪些变化?又有何延续性?不少论者认为,在西方军事文化的冲击下,书院制度由于僵化腐朽而被迫为新式学堂取代,这是顺理成章的历史过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书院制度自我更新的能力。本文试图回归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的这个重要的???节点,分析从书院到近代学堂的过程中,中国教育机构、教育制度内部各要素发生的变化,同时进一步思考改制发生的原因。?
从书院开始引入西学进行改革,到清末新政时期,政府诏令改天下书院为学堂,并以统一的学堂学制章程相规定,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书院改制,使以书院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被近代学堂所取代。从书院到学堂,这不仅仅有教育机构名称的更替,也包括以学习西方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育内部各要素的近代转化,以及从传统松散的、与科举分途的教育组织机构到建立合科举为一途的近代国家教育系统的三重变化。这三个层面的变化存在于书院改制的整个过程中,在具体实践中却并非完全同步,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中呈现出阶段性的差异。
一?
戊戌维新运动之前,人们致力于进行以学习西方为目的教育改革,改革或新建的书院与学堂名异实同,全国出现书院学堂并举的局面。传统教育内部的实质内容已经开始近代转变。?
近代教育改革实践是人们基于对西方学制的认识、仿照西方教育进行的各种尝试。清末的教育近代化,一直在沿着两条路径进行探索:在传统教育机构内部改革及外部新建新式教育机构,这使学堂一出现就处于和书院互补并存的局面。戊戌维新之前,人们谈论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广兴西学,全国教育改革的路径基本上是新设学堂、新设书院、改革?书院。??
这个时期建立的新式教育机构有以各种“学堂”为名的,也有以各种“格致书院”、“实学书院”为名的,书院学堂名称混用通用的情况很普遍。湖北建自强学堂,天津建中西学堂,上海设南洋公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