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三语文秋季讲义合成版(学生版).docxVIP

2014年初三语文秋季讲义合成版(学生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师点睛广州市培贤教育培训中心目录名师点睛广州市培贤教育培训中心2014年中考承诺冲刺班初三语文秋季班一、课外古诗鉴赏浣溪沙苏轼簌簌飘落的枣花,缭绕在村子上空的缫车声,还有那古柳下穿着牛衣卖黄瓜的农人。比起城市的喧嚣,这一切是不是更温馨、祥和,也更清新!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一、【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与父,弟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yú)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二、【译文】。村子里的南北头响起纺车织布的吱呀声。。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试着问可否给碗茶?三、【赏析】这首词截取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上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_____________的艰辛。“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又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战演练(广东模拟)阅读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回答问题。浣溪沙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周汝昌评价东坡的这首词,认为它“奇”,试分析如此评价的原因。【解析】本题可从营造的意境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老师与你共赏古文:记母教铨①时,组绣纺绩之具②,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口授句读③,咿唔④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⑤,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朗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⑥!”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严母教读》)铨:蒋士铨,字心馀,清代江西铅山人。④咿唔:读书的声调。组绣纺绩之具:刺绣和纺织的工具。⑤夏楚:这里指责打的意思。句读:这里泛指文章。⑥乃尔:这样。二、标点符号的运用【周老师知识背囊】一、标点符号的种类与形式标点符号分为、、三大类。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着重号、专名号。点号有七种:顿号、逗号、、句号、、冒号。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种种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中考主要考查点号的用法。二、点号的用法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结构关系的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可分为点号和点号两种。句末点号  包括、、感叹号三种,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一个较大的停顿。周老师小贴士:问号是中考常考的考点哦!1、句号:(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广州是花城。 (2)语气舒缓的末尾也用句号。例:请您稍等一下。2、问号:(1)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例如:a.除了他去培贤,还有谁去呢?你呢?你有去吗? b.可爱的周老师,我拿什么来形容你那个滑稽的表情呢?我怎么形容得出来呢?(2)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例如:a.我中午是去吃寿司好呢,还是去吃麦当劳好呢? b.对小周周这样的老师,我们是应该支持她呢,还是支持她呢?(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谓语后用逗号。例如:a.待会给同学们上课吗,这个新来的老师? b.你这就走了吗,孩子们的庄老师?(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问号。例如:a.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道题究竟应该怎么做。b.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3、叹号:(1)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周老师真的是一位好老师啊!(2)语气强烈的末尾,也用叹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ndns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