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一节) 制作人: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教学要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与历史经验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新经济政策 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党 本章案例 莫尔的名字之所以流传至今,毫无疑问要归功于他那部虚构的《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在这本书中,他运用对话体裁,以游记的形式,借一位虚构的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描述了自己理想中的最完美的社会制度。 在一个名叫乌托邦的海岛上,有54座城市均匀地分布于广阔的乡村之间。这些城市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彼此密切联系,统一组织生产和消费。每个城市分成四个相同的区,居住着6 000户居民,每户居民的人口都在10到16名之间。城市所有适龄人口都要劳动,除少数被选拔专门从事科学研究者外,其余人每天工作6小时,产品交给公共仓库;由各户户主任取所需,而不必用货币或其他物品相交换。居民们按每30户一厅的规模集中用膳,最美味的食品由老年人首先食用,然后大家再平均分配。 在乡村,每户不少于40人,外加两名奴隶。这些奴隶由罪犯和自愿前来的外国人构成,从事屠宰、扫街等职业。每家农户都自给自足,没有的物品则可以到城市领取。乡村每户每年有20人返回城市,他们都是在乡村住满2年的。其空额从城市来的另20人填补。 城市之间互通有无,但是同样不需要用货币来交换。他们把大量的剩余产品运到国外,换回自己缺少的铁和大量的金银。金银的主要用途是雇用外国人为乌托邦作战。除此之外,它们就用作制造便器和惩罚罪犯的链锁了。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 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历史阶段 16—17世纪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 空想平均社会主义 19世纪初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列宁对《共产党宣言》给予高度评价“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以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是最好的阐述。” “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无产阶级革命是最新类型的革命 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 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 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2、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形式 暴力革命 ——主要的形式 和平过渡 ——可能的形式 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列宁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又作出了数国或一国首先胜利的论断。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1917年11月—1918年上半年,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2、1918年夏天—1921年初,外国武装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3、1921年春天—1924年,由战时共产主转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4、列宁对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1)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2)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3)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 场发展经济; (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5)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6)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 (7)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苏联模式的形成及其最终确立 列宁逝世后,联共(布)党内及理论界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争论的结果最终是斯大林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占据了主导的地位。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 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 2、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 发展战略方面: 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 为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T 37903-2019 数控压力机可靠性评定方法.pdf
- SL 274-2020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ocx
-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pdf VIP
-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标准.pdf
- bosch博世 GBH 5-38 X GBH 5-38 D 使用说明书.pdf
- 最新版入团志愿书模板.pdf
- 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植物生产环境》课程标准 .pdf VIP
- 国内某600MW机组双烟道直流炉省煤器旁路特性研究.pdf VIP
-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津液的代谢和生理功能.pptx VIP
- 8 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 第一课时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