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信贷案例二.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贷案例二

信贷风险案例二   案例经过: 2011年1月10日,葛某、许某、李某到我行申请农户联保贷款,受理登记表记录葛某36岁,大王庄村支书,经营农资销售2年,需要资金8万元,用于进农资;许某32岁,是该村养猪专业户,需要6万元需要购仔猪;李某30岁,是该村蛋鸡养殖户,需要8万元需要购饲料。当天3人提交了贷款申请资料,并填写了贷款申请表,受理岗完成了身份证联网核查工作,并提交审查岗查询了3人的征信记录。 征信记录显示,葛某最近三年有4次贷款记录,无一次逾期,最近一次贷款余额4万元,于2011年1月20日到期;许某、李某均有3万元的贷款余额,分别于2011年5月和6月到期。 2011年1月11日,信贷主管岗安排2名信贷员完成现场调查工作,信贷员通过侧面走访、与申请人家庭成员座谈等方式对申请人的经营事实分别进行了调查,现场调取了葛某最近3个月的销售记录,并拍摄了3人的库存、养殖情况。其中葛某库存化肥约8万元,最近3个月销售分别为1万元、1.5万元、1.8万元;许某小规模养猪2年多,现有生猪80多头,照片显示了20多头重约200斤的生猪;李某有养鸡厂一座,库存蛋鸡5000多只,现正处于产蛋高峰期,有饲料搅拌机一台,旁边约有500多斤饲料。 2011年1月12日,信贷员提交了调查报告,建议授信额度8万元,期限24个月,其中葛某首次放款8万元,期限12月,年利率15.66%,阶段性等额本息,宽限期4个月;许某首次放款6万元,期限12月,年利率15.66%,阶段性等额本息还款,宽限期8个月;李某首次放款8万元,期限12月,年利率15.66%,阶段性等额本息,宽限期8个月。 2011年1月12日,审查岗完成贷前审查工作,对贷款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进行了审查,并分别与借款人进行了电话沟通,借款人所述与调查报告基本一致,均了解连带保证责任。 2011年1月12日下午召开审贷会,审贷会上,审贷会成员对葛某本月即将到期的4万元贷款情况、对许某猪圈数量和库存生猪情况、对李某库存饲料和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的饲料消耗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询问。信贷员回答葛某4万元贷款用于进农资,且已经多次还款记录,信用状况较好;许某库存生猪200斤左右约有20头,最多不过30头;李某库存饲料只有照片上的500多斤,目前蛋鸡已经养殖近300天,每天消耗饲料最多约200克/只。 审贷会讨论后认为,3人的贷款用途不太合理,葛某经营农资销售,1月份是淡季,仅凭客户销售记录不能采信,且销售记录字迹较新,又有4万元贷款即将到期,客户无给给予合理解释;许某库存生猪中仅有20多头即将出售,按最多30头算,出售后最多腾出5间猪圈,仅凭现有猪圈数量无法容纳6万元(约进300多头)的仔猪;李某蛋鸡养殖已经近300天,产蛋高峰期即将过去,已现有500多斤库存饲料数量足以支撑,且高峰期过后,必须要给蛋鸡减料,故贷款用于购饲料并不合理。 审贷会最后决议,3客户贷款用途存在诸多疑点,责令信贷员重新调查。 此后经信贷员旁敲侧击,终于得知客户真实贷款用途:原来,葛某即将到期的4万元借款是用于上缴村里的计划生育罚款,加之马上接近春节,政府拨付的五保户慰问金被3人挪用,得知我行可以办理小额贷款,经打听后3人正好符合我行贷款主体资格,便编造虚假的贷款用途前来申请贷款。 本案风险点: 1.由于3客户经营规模较好,葛某又是村支书,且查询征信,3人有多次贷款归还记录,信贷员一定程度上偏信了征信记录。 2.信贷员在调查中对贷款用途的交叉验证较少,大量的时间用于调取客户的经营资料和销售情况,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怎样编制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上,对客户真实的贷款用途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3.信贷员在调查后,认为该笔贷款能放时,在心理上认为自己付出了努力,便始终站的客户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把信贷风险放在次要位置,认为贷款如果不通过,自己在能力和面子上都会打折扣,况且贷款进入了审查、审批阶段,便把对贷款风险的把控仍给了审查和审批人员,使自己在心理上忽视了贷款风险在审查、审批阶段的防范。 本案教训: 1.不能轻信信用记录,要清醒的认识到征信记录是一把双刃剑,使用的好与不好,全在使用者本人。 2.教育信贷员不能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编制调查报告上,一笔良好的贷款,应关注其本身的风险点,即便调查报告编制的再好看,如果风险防范不到位,交叉验证不足,仍然会留下很多隐患。 3.应通过反面教材,教育信贷员在心理不要有包袱,不要把贷款风险只控制在贷前调查阶段,要把对贷款风险防控的眼光放到从贷款受理到回收的整个流程,哪怕在审查审批阶段发现风险也应该及时的提出来,只要能把贷款的损失挽回,就是一个好的信贷员。                    邳州支行 3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