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港诗歌

台港诗歌 纲目 1纪弦:你的名字 2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3蓉子:为什么向我索取形象 4张错:红豆 5舒巷城:复活 6马博良:北角之夜 7非马:醉汉 8余光中:乡愁 9 10 你的名字纪弦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 (选自《纪弦诗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版) 纪弦(1913——)祖籍陕西,生于河北清苑。1929年开始写诗,1934年在上海创办《火山》诗刊,1936年与徐迟、戴望舒合作创办《新诗》月刊。1956年在台湾发起成立“现代派”诗社。1976年旅居美国。 诗集: 《易士诗集》 《火灾的城》 《三十年前《摘星的少年》 《隐者诗抄》 《晚景》 《半岛之歌》等。 思考1:本诗的特色何在? 情诗; 抒情主人公:热恋中的男性,他正在对心爱的恋人温柔而热烈的倾诉。 没有对恋人本身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描述和赞美,而单以恋人的“名字”为倾诉对象,采用这一借代手法,以恋人的名字借代恋人本身,正是对恋人本身的钟爱和追求,也使全诗增加了含蓄。这是特色之一。 特色之二在于运用叠词,造成一种复沓回环的音乐美的效果。 思考2 读此诗,你能联想到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哪两位诗人的相关诗句?[略] 思考3 细读本诗并分节赏析本诗 第1节: 叠词“最轻最轻”的抒情效果:把抒情主人公热恋中的喃喃自语的温柔态呈现出来。 欧化句式:“每夜”没影响全句意思,反而增强了表现力,把主人公的炽热情感鲜明烘托出来了。 第2节: 抒情主人公的爱恋行为逐渐加深,由“写”到“画”,7个比喻,也是7个意象光亮程度各异:分别强调永恒性,强调审美性,强调眩目性、突发性和强烈性。是对恋人多层次的认知和赞美。 第3节: “刻”让我想到恋情的海枯石烂。但诗人却是把你的名字刻在不凋的生命之树上,最妙的是这棵树能长成参天大树,并指出你的名字也会随之长大,是为神思之妙处。 第4节: 神思:“名字大起来” 7个“轻”字:呼唤作结,在声调与前文形成回环复沓之效果,增强全诗的韵味。 本诗小结: 纪弦是台湾现代诗歌运动最早的倡导者和发起人之一,是对台湾“现代派”诗歌理论做出过极大贡献的诗人。 注意:他在理论上十分前卫,行动上却比较保守。本诗并不像“现代诗”那样晦涩难懂,更接近传统诗歌,尤其在声调方面,令人想起李清照那首《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一 棵 开 花 的 树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选自《时间草原》,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 一、席慕容(1943— —)其人 台湾著名的蒙 古族女诗人,原籍内 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 是蒙古族王族之后, 外婆是王族公主。在 父亲的军旅生活中, 她出生于四川。13岁开始在日记中写诗,14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学院专攻油画。 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 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第一本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河流之歌》、《时间草原》、《席慕容.世纪诗选》等。 二、席慕容的诗歌特色 席慕容曾在20世纪80年代的台海两岸青春校园中引起过较大的社会反响。 其诗清新缠绵,意境优美,语言浅白流畅,有很强的感染力。 《一棵开花的树》体现了她的诗歌特征,是她的一首代表作。 三、具体鉴赏 其抒情诗模式:重复着一个模式——从现在的忧伤中追思往昔,以一个无怨无悔的追思为前提。 “假设”的手段: 营造对往昔追思的意境。本诗开始就设置这一个假设,为了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遇见你,我求佛求了五百年,这是爱的虔诚。 夸张:“五百年”的夸张令人心动。 佛将我化为树。 诗人笔锋一转:你无视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