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 (共23张PPT)
* * * * * * * * * * * * * * 如果你生活在这里,你有何感受?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复习提问: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2、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在哪里? 3、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的是什么? 4、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什么? 5、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 阅读教材100∽101页,讨论: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含义是什么? 2、这里的物质指的是什么? 3、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 4、循环的范围有多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叫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 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 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 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 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 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 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碳循环: 一、碳循环 (一)碳循环的过程 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自然界中的碳以什么形式、通过哪种生命活动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碳在无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形式即以CO2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存在。 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碳的循环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CO2中的“C”变成为有机物中的“C”,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C”的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也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 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 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这部 分“C”暂时脱离循环,一经开采运到地面 燃烧,仍可产生CO2再返回碳循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碳进入生物群落 碳出入生物 把CO2合成有机物 群落的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碳出生物群落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 特点: (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 2、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3、温室效应的危害 4.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开发新能源 增大绿化面积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碳 循 环 水 循 环 * * * * * * * * * *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5 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ppt
- 专题6 课题1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ppt
- 专题5 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ppt
- 专题5 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39ppt).ppt
- 专题二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ppt
- 专题二 考点2 多种多样的细胞.ppt
- 专题二 考点9 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ppt.ppt
- 专题二 考点7-8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ppt
- 专题一-生命的本质.ppt
- 专题八 考点3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ppt
- 【安全经验分享】镇江新区金科·祥生悦园建设工地宿舍“3·8”较大火灾事故 1根香烟,7条人命!6人追刑!.pptx
- 面向类集成测试序列生成问题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研究.pdf
- 包含电热氢多元储能的综合能源系统能量管理策略研究.pdf
- H公司食品机生产项目工时管理优化研究.pdf
- 上覆充水型溶洞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及控制技术研究.pdf
- 松散层底部黏土层渗透破坏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pdf
- 凉水井煤矿薄煤层大跨度开切眼空顶距与支护技术研究.pdf
- 基于功能可用性的家用制氧机造型设计研究.pdf
-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神经细胞药物刺激响应研究.pdf
- 电力电子变换器直流母线电容状态在线监测方法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