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露营之歌考证段落、文字与标点-.docVIP

关于露营之歌考证段落、文字与标点-.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露营之歌考证段落、文字与标点-

关于《露营之歌》的文字和标点的考证 王晓兵 摘 要 本文以“39年油印版”《露营》为依据,对《露 营之歌》的段落、文字和标点的正误进行了考证,认 定“87年考证版”确认订正的24个字和二、三段后 半部分颠倒问题的正确性,同时提出还有 4个字需要 订正,并提出了标点的订正建议。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诞生的《露营之歌》,是东北抗日联军歌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是东北抗日联军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表现的中华民族那种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以及爱憎分明的革命情操,至今依然感染着读者的心灵。其中,“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等佳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因此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难得的瑰宝。但是这首歌词存在许多版本,其中不同之处多达几十个,并且还存在着段落颠倒和标点不一致的问题。究竟应该以哪一版为准?人们莫衷一是。由于其中有的文字的差异,不仅语义不同,个别地方甚至令人费解,从而影响了歌词的文学形象,降低了它的艺术地位。 几年前,笔者看到了由中央档案馆翻印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宣传科印制《革命歌集(第二集)》中的《露营之歌》(当时歌名叫《露营》,无作者署名,简称“91年翻印版”)。后来,笔者又得到了该歌集油印本的复印件(现由中央档案馆收藏,简称“39年油印版”,见附录一)。笔者还看到了《露营之歌》的合作者之一——抗联老战士于天放遗留的《露营之歌》手抄件(简称“于天放手稿”,见附录二)。通过对《露营之歌》“39年油印版”复印件文字的辨认,以及对1946年以来国内发行的多种版本的比较和考证,并征求了部分原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和有关人员的意见,笔者得出了对《露营之歌》(以下简称《露》歌)的文字和标点的考证结论。具体考证结论意见如下。 关于段落的认定 在抗战胜利后《露》歌的多种印刷版式中,它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存在互相颠倒的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冯仲云主持以“兆麟纪念委员会”名义于1946年3月20日在《纪念民族英雄李兆麟(张寿籛)将军》(非卖品)中刊登的《露营之歌》为代表的版本(简称“46年纪念版”)。 其中第二段后半部分为: “弟兄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 振长缨,缚强奴, 山河变,片刻息烽烟。” 第三段的后半部分为: “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啊!重任在肩。 突封锁,破重围, 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当然,“46年纪念版”中有个别文字与之不同,在后面的文中将具体说明。) 另一种是以东北烈士纪念馆1959年编印的《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中收录的《露营之歌》(简称“59年诗选版”)为代表的版本。其中,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后半部分正好与“46年纪念版”相反。“59年诗选版”第二段的后半部分为“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黑暗一扫完”。第三段的后半部分为“弟兄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片刻息烽烟”。 这两种版本的段落,哪一种是原版呢? 据笔者考证:“59年诗选版”《露营之歌》的第二、三段后半部分反映了原版的真貌。根据和理由如下: 1939年7月7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宣传科编印的《革命歌集(第二集)》中收录的《露营》歌(即《露营之歌》的原歌名)就是这样的结构(翻印件见中央档案馆和东北三省档案馆1991年联合编印的《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55 册第147-157页)。这是最主要的历史文献证据。 于天放同志的手稿也是这样写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三支队政委于天放生是《露营之歌》的合作者之一,1960年左右他亲笔书写的《露营之歌》手稿(该手稿现由其亲属收藏),也是一份有力实物证据。 原东北烈士纪念馆的研究人员郭兆庆同志在1958年前后采访了许多东北抗日联军的老同志,特别是他采访了1946年主持发布《露营之歌》的冯仲云同志。郭兆庆根据冯仲云的意见对“46年纪念版”《露》歌的段落和文字进行的订正是有充分理由和依据的(见东北烈士纪念馆编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延边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的前言,1959年9月第一次印刷)。 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编辑的《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选》中的《露》歌,也是这样编辑的(见李敏编《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选》第20页)。据李敏同志回忆:1938年夏,为了突破敌人对东北抗日联军部队的围剿,李兆麟将军领导的北满抗联部队的西征开始了,当时西征部队从松花江下游地区出发,通过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向小兴安岭西麓穆棱、海伦地区进发。因此、《露营之歌》第二段中的“踏破兴安万重山”、“突封锁,破重围”的诗句,如实的放映了当时的军事生活。李敏同志说:如果把“踏破兴安万重山”这段歌词移到第三段的化,就不符和当时的历史了。 上述四个资料,不仅是我们鉴定段落的依据,也是鉴定《露》歌文字的重要依据。 关于错别字的确认和订正 半个多世纪以来,刊登《露》歌的书籍和刊物多达几十种。细心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