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回隆交通变迁.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镇回隆交通变迁

古镇回隆的交通变迁 从古至今,能发展为繁华的市镇的地方,必是交通要道,或水路,或陆路,或二者兼具。穷乡皆是僻壤,僻壤多是穷乡。在先秦时期,自有马车出现,中国的君王就开始修建通往重要地点的道路,秦代,秦始皇更是修建了从首都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车马大道。随着以后历朝历代邮驿制度的不断完善,驿路交通网成为了我国古代主要的物流网络,古代驿路连接了各府各县,如同今天的国道一般,在古代,除了府城,县城之外,其他重要的集镇、关卡也都分布在这些驿路沿线。近代以来,随着铁路和马路的兴起,驿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根据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新的铁路网和公路网的路线也完全不同于过去的驿路路线,这样的新格局,使得古代城镇格局也发生了改变。与原来驿路路线重合的干线公路沿线市镇随之更加发展,被废弃的驿路且没有新的干线通过的市镇只能停滞不前甚至衰落下去。魏县回隆镇就属于后者。 回隆镇,位于河北省与河南省交界处,地处魏县、临漳县、安阳县、内黄县四个县边界的交点,历史上几百年来,一直被两省四县所分辖,四道街分属四个县,有两省四县加一州之说,这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回隆镇这一特殊的形势究竟是如何形成,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回隆镇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水陆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险要的地方,这也是它几百年来一直是一个繁荣的商贸巨镇的原因。 回隆镇在隋朝以前的历史不可考,隋炀帝开大运河,回隆作为大运河畔一个码头,成为一处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当时,大运河经过回隆的这一段称为永济渠,后来,人们又将这段运河称作“御河”,因为这是皇帝开凿的。地方志中记载,炀帝曾坐船经过回隆,并将此地赐名御河镇。至宋朝,宋真宗在咸平年间御驾北征抗辽,至此而回,此地遂改名“回龙镇”,关于这一点,周边四县地方志以及回隆镇出土的古碑均有记载。到元朝,运河改道,不再绕道洛阳,从临清开通新河道到徐州。但是经过回隆这段运河的河道并没有废弃,这段运河的水源主要是来自新乡辉县的百泉水,经新乡,浚县,内黄,从回隆进入河北,再向西北过大名府,到山东临清再注入大运河航道,这段河流改称“卫河”。 明实录中记载,明朝永乐二十一年,设回隆水驿,属安阳县管辖。回隆作为一个水路驿站,是卫河沿岸一处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一处重要的关隘。河南的船舶在这里交接进入河北,由彰德府进入大名府境界。明代,回隆也是朝廷设定的河南漕粮储运之所,古代,各地都要向朝廷上缴漕粮,漕粮的运输方式主要是水运,回隆就是这样一个河南漕粮的交兑之所。明实录又记载,正统二年,内黄县在此设回隆庙巡检司,以其地广人稠多盗贼也。回隆庙就是回隆镇,巡检司是明代设置的基层组织,主要设置于关津要隘,盘查过往行人,稽查奸细要犯,内黄县在回隆设巡检司,因为这个地方大,人口稠密,盗贼也多。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回隆的繁荣。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名府志记载,魏县有回隆庙镇,且有回隆庙渡口,临卫滨,通四邑。此书又同时记载,内黄县有回隆庙内黄街渡口。从这两条记载可以看出,回隆在当时的交通地位多么重要。魏县在其管辖的地盘上开了渡口,内黄也在其管辖的地盘“内黄街”开了渡口,前面说这里还是安阳县的水上驿站,漕粮在此交运,从这里又有大道通往四邑,这四邑指的就是安阳、内黄、魏县、临漳四个县城。可以想象,当时的回隆镇交通是何其发达,真的是水陆交通要道枢纽。清代,临漳知县李宜芳就曾作诗说此地“地接南船兼北马,人多角雀与鸣鸿”,就反映了这一繁盛景象。船来舟往,人来马去,经商的,做手艺的,跑江湖的,各色人等,在此地混杂生存。 古代的回隆镇,东北距大名府九十里,西偏南距彰德府安阳城九十里,正好处于两府中间。西北距临漳六十里,东南距内黄六十里,北偏东距魏县也是六十里,回隆正好处于这样一个如此精确的位置,难道这只是巧合,还是古人有意的选择,再加上大运河或者后来的卫河从此流经,造就了回隆的传奇和繁荣。 从明末开始,卫河的航行能力逐渐减弱,再加上漳河的屡次泛滥,卫河的河道遭到冲击而渐渐东移,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卫河已经离开了回隆镇,到了现在的张二庄附近。但是,虽然回隆失去了河运的便利,在清代乃至民国期间,由于彰德府和大名府的行政格局依然存在,陆路交通工具主要还是车马,回隆镇依然是两府中间的重要关隘,依然有车马大道通往两府五县。民国安阳县志记载了安阳县的交通要道,其中东北隅路,自县治东偏耿家铺折而北,有巨镇,曰回隆,系安阳、内黄、河北省大名,三县分辖之地,回隆至安阳九十里有奇,路线所经,占第一、第二、第四三区之境,起点自北门外河堤下坡,历时家沟、大营、汪家店、南辛安、北务、杜固、郭盆、大高村、陈市等村,过韩化桥、古洹桥,晁湘河、湘河店、任河干、武家店、李全庄,此县城至回隆之路也。民国的大名县志也记载了从大名有大道经回隆到安阳城,由双井集、马头集至本境回隆镇九十里,并注明回隆北街为西区,南街属安阳,东街属内黄,西街属临漳,与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