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梁隧道开挖的方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寿梁隧道开挖的方案

一、编制说明 为了使永寿梁隧道开挖工作能够紧张有序的进行,确保开挖支护结果符合设计要求,保障开挖工作能按步有序的进行,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特编制开挖方案。 二、编制依据 1、铁道部部颁标准TB10203-2002《铁路桥涵施工规范》; 2、铁道部部颁标准TB10415-200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铁道部部颁标准TZ203-2008《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4、铁道部部颁标准TZ210-20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5、铁建设[2005]160号《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三、永寿梁隧道工程概况 永寿梁隧道位于陕西省永寿县、彬 县境内,地处渭北黄土南缘,泾(河)渭(河)分水岭东端。隧道进口(西安端)位于永寿县永坪乡双庙村东侧蔡家山沟左岸,出口位于彬县太峪镇太峪河谷右岸陡坡沟沟口处。I、II线线间距为35m。I线隧道起讫里程DK95+607~DK11276(长链2.76m),II线隧道起讫里程DyK95+591~DyK112+750长17152.m(短链6.86m)。 1、地质情况 ⑴、地层岩性 隧道工程涉及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等。按成因时代及由新到老描述如下: ①第四系(Q) a.全新统堆积黏质黄土(Q4sl3):主要分布于沟两侧坡面,淡黄色、灰黄色,为滑坡、错落堆积体,厚10~30 m,土质不均,粉粒为主,结构疏松零乱,易坍塌,坚硬,Ⅱ级普通土。 b.全新统冲积黏质黄土(Q4al3):分布于沟心,淡黄色,厚10~20m,粉土质,硬塑为主,Ⅱ级普通土,σ。=120kPa。 c.上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Q3eol3):分布于黄土塬梁的顶部,塬顶部中间厚,边缘薄,厚10~60m,浅黄、淡黄色,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具孔隙,垂直节理发育,自然坎壁坡度约75°,易坍塌,在塬边、沟岸多见陷穴。坚硬-硬塑,Ⅱ级普通土,σ。=150kPa。 d.中更新统风积黄土(Q2eol3):分布于黄土梁塬上更新统风积黄土之下,厚30~190 m,浅棕黄色,粉土质,局部含白色钙膜和姜石层,下部黄土钙化明显,夹数层厚0.2~1m的棕红色古土壤,上部结构尚紧密,下部较致密,古土壤层上部倾斜,下部水平,自然边坡一般约45°,坚硬-硬塑,Ⅲ级硬土,σ0=180kPa。 e.下更新统(Q1):主要分布于高阶地及梁塬下部,由粉质黏土和粗圆砾土组成。 ②白垩系(K1):仅出露下统,洞身未从该层通过。由灰紫色块状砾岩夹薄层砂岩透镜体组成。砾岩,浅灰红色,钙质胶结为主,胶结程度不均一,砾石成分以砂岩、花岗岩及石英岩为主,粒径以2~10mm为主,圆棱状,中厚层状;砂岩,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中细粒为主,部分夹小砾石,钙质胶结,局部夹泥岩,中厚层-厚层结构,节理较发育,Ⅳ级软石,风化层厚20~30m,σ0=300kPa,完整基岩,σ0=600kPa。 ③侏罗系(J):主要分布于富家沟与干板沟之间,下伏于白垩系,上部岩性以泥质砂岩夹泥岩为主,局部夹薄层砾岩,多呈不等厚互层状产出,岩体较完整-较破碎。下部岩性以砾岩夹砂岩为主,局部夹薄层泥岩,泥质胶结,岩体破碎,钻探岩芯基本无完整岩样,Ⅳ级软石,风化层厚20~30m,σ0=300kPa,完整基岩,σ0=600~800kPa。 ④三叠系(T2):仅出露中统,以砂岩夹页岩为主。砂岩,灰绿色,主要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粉细粒-中粒结构,钙质胶结,薄层-中厚层结构,节理发育-较发育;页岩,灰、灰绿色,以炭质页岩为主,夹薄层黑页岩、油页岩,钙质胶结。砂岩坚硬,页岩质较软,岩体较完整,风化层差异较大,一般厚2~30m,Ⅳ级软石,σ0=300kPa,完整基岩,Ⅴ级次坚石,σ0=800~1000kPa。 ⑵、地质构造 永寿梁隧道地处中朝准地台的三级构造单元陕北台凹的彬旬凹陷和北缘挠褶带的结合部。区内主要的构造特点是断裂少见,褶皱发育,背、向斜构造南北相间成排,褶皱形态以宽缓型-缓波状背斜及槽状-平缓状向斜为特征。 ⑶、隧道水文地质 ①地表水 永寿梁隧道进口地表水为泔河上游支流,流量较小,由于人工土坝拦截,在进口沟谷处形成积水;出口为太峪河支流,为常年流水,流量较大,泔河为渭河支流,太峪河为泾河支流。 ②地下水类型及分布 隧道区上部为冲积、风积黏质黄土,厚度10~200m不等,黄土层中普遍不含水,局部黄土钙质结核层中存在上层滞水。根据隧道通过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并结合含水介质的不同,将隧道区地下水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前者分布于隧道进、出口及各沟谷中,赋存于第四系冲积粗、细圆砾土和砂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受含水层的分布、埋深和季节性补给等因素影响差异显著;后者主要储存于隧道区白垩系下统(K1)砾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