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李清照特殊个性与其成因
浅谈李清照的特殊个性及其成因
[摘要]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的代表,有的人视她为感月吟风、悲悲切切的柔弱女性,也有人把她看作是一位气节高尚、性格刚毅、洒脱不羁的爱国女性,更有人大胆地指出她是一个“好赌、好酒”之人。其实,这些评价都有以偏概全之嫌。通过仔细探究她的生平,认真品读她的诗词,本文将展现一个具有着特殊个性的李清照,即其身上充满了矛盾,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矛盾性格的统一体。她既传统又叛逆、既坚强又柔弱,她追求自我幸福而又有着爱国忧民情怀,在力斥当朝偏安怯懦的同时却原谅弃城逃命之徒。而优越的身世,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早年美好的婚姻生活,后期坎坷的人生经历和特殊的时代背景正是形成李清照这一特殊个性的原因。
[关键字]李清照 ;特殊个性 ;成因
一、引言
有言如此:凡艺术大师,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当一位作家的个性棱角被生活渐渐磨平时,他的作品也就慢慢失去艺术魅力。这是被中外艺术史反复证明的一个事实。中国古代不乏女性作家,然多数只是二三的,很少有能与男性一流作家一比高低的巾帼英雄。李清照则是数千年漫漫历史长河里的寥寥的几个例外,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很清楚的我们能看到这与她那特殊的个性不无关系。然而她的个性又是如何的特殊,以至于能造就李清照如此的成就?
二、李清照特殊个性的主要表现
(一)名门闺秀与叛逆不羁相互统一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逝世,终年72岁。李清照出生在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父祖皆出于“蚤有盛名,识量英伟”①的韩琦门下。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是一位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女性,乃仁宗时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宋史称其“亦善文”。②但从其母亲并未有作品留于后世、也无更多的坊间传言来看,她应该是一位相夫教子、行为内敛之人,给李清照树立的,恐怕更多地还是三从四德的旧时礼仪规范。因此,可以看出,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正统的封建文化教育,并具备了当时一般大家闺秀具有的阴柔、善良、知书达理等特性。她的《点绛唇》一词,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点。词说: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蹴罢秋千”正要休息,却正好碰上了客人来访。为了躲避外客,慌张不知所措到“袜刬金钗溜”。不少学者认为,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正是词人的自我写照。由此可知,象李清照这样大胆、真率、任性的少女,遇到客人仍会如此过度的害羞与紧张,显示了她作为名门闺秀,家庭教育严谨的一面。
但是,李清照尽管知书达理,温良恭俭,但她并不像当时一般的大家闺秀那样被封闭在狭小的空间,完全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相反,她性格爽直、自由放纵,甚至表现得相当叛逆。这种叛逆的个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诗讽刺公公赵挺之,以下犯上。崇宁年间,赵挺之作为新党领袖,李清照的父亲作为旧党被赶出京城。李清照在为父求情无效后写诗讽刺公公“炙手可热心可寒”,③诗中竟然用祸国奸臣杨国忠来比拟赵挺之,完全无视上下尊卑的家庭等级观念。二是敢于批评时世名流。李清照在《词论》中,冷静客观地分析了词坛名家的创作,并一一指出他们的疪病之所在。批评笔墨涉及李煜、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秦观、黄庭坚等19位词人,这里面绝大都是著名文人兼为朝廷重臣,有的更是其父亲的师承长辈,如欧阳修、苏轼等。清代裴畅就曾评说:“易安自恃其才,藐视一切,与本不足存。第以一妇人能开此大口,其妄也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冯金伯《词苑粹编》卷九)④由此可见其张扬叛逆。我们想想,如果今天有一位20多岁有才华的女作家,把文坛著名人士逐个点名批评,会产生什么后果?何况李清照是在一个束缚女性、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边,这样的做法太过大胆,也是其非常个性化的表现。三是晚年的再嫁和离异。李清照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再嫁张汝舟,时49岁。婚后便发现“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⑤的错误,于是毅然讼其(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与之离异。李清照再嫁到离异,为时虽不过百日,但既有李清照的自述。史籍也言之凿凿,其真实性应该毋庸质疑的。宋代女子是可以再嫁的,但是宋代理学形成以后,而且逐渐影响社会生活,士大夫家妇女,少有再嫁者。因此,在“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事二夫”、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社会风俗中,李清照的举止确实惊世骇俗,但就她叛逆的性格而言,这种做法正好与其相一致。
(二)坚强自信与幽怨多愁相互渗透
在李清照的前前后后,不知道有多少才华横溢的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扼杀之下被默默吞噬。而她则能留芳青史,从这一点说,李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