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树人中国近现代人才地理分布的研究.docVIP

百年树人中国近现代人才地理分布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年树人中国近现代人才地理分布的研究

百年树人,中国近现代人才地理分布研究 作者:沈登苗 原始出处:世纪中国 [提要] 清代巍科人物与当代两院院士的籍贯分布基本一致。出院士最多的省、地区与城市,大抵是清代巍科人物最集中的省、地区与城市。占清代全国巍科人物半数强的长江三角洲,贡献了华夏近四成的院士。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百年树人——学风的传承与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尖端人才的造就,社会风尚与学术氛围是首要因素。同时也表明:前清科举,特别是巍科人物的分布,仍是诠释20世纪中国杰出人才地理分布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参照系。 本文还将在学界首次披露清代全国86个出2个及以上巍科人物州县的具体名单。 科举年代的巍科人物与科学时代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知识结构和社会贡献上,不可相提并论;两者之间的关系,似乎也风马牛不相及。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代表当时民族的文化精英和最高荣誉。有趣的是,据笔者统计,清代巍科人物与当代两院院士的分布基本一致。由此得出结论:百年树人——学风的传承与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 我曾撰文指出:明清人才中心随着科举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区域人才高峰期一般产生在该区域科举高峰期形成至结束后的一百年内。意思是说,某个地区教育的优势一旦积累,即使其式微了,由于社会氛围和文化家族的作用,也有可能在一世纪内人才辈出。明清五百多年的历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那么,科举结束后,这一命题是否成立呢?现在看来,这同样适合用来解释20世纪中国尖端人才的分布。科举结束后的整整百年间,代表我国科学文化最高水准的两院院士,大多分布在清代科举发达,特别是巍科人物荟萃的地区。 一 清代巍科人物比进士更能反映清代的人才地理 进士的地理分布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人才地理分布的最佳资料(何炳棣语) 。据笔者考证,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基本一致 。如明清进士最多的江浙,同样也是出人才最多的省。但明清进士的考取受区域配额的制约,故各省登科者的实际水平不一,与人才的关系也要打折。 所以,按相对自由竞争获得的巍科人物,即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第一名(传胪) 和会试第一名(会元) 的分布,更能反映各省人文的兴衰。 如清代出进士最多的四个省是江苏(2949人,含上海,下同) 、浙江(2808人) 、河北(2674人,含北京、天津,下同) 、山东(2270人) ,江浙与冀鲁比是1.16:1,前者比后者并不占显著的优势。江浙清代的专家学者与后者比是327:72,即4.5:1,与进士人数几无比较可言。然江浙的巍科人物与冀鲁比是296:61,即4.9:1,与专家学者的比例很接近。再如,清代安徽的进士排名仅居全国第十位,但人才却高居第三位,两者极大的不相侔称。但若以巍科来衡量,皖地擢高科者,仅次与江、浙,正好与人才的地位相等。 清代各省巍科人物的分布:   江苏(170) 浙江(126) 安徽(40) 河北(38) 江西(25) 山东(23) 湖南(20) 广东(18) 湖北(18) 福建(14) 河南 (8)  广西 (6)  四川(4)  陕西(4)  山西 (4) 贵州 (3) 云南 (1) 辽东 (1)  旗籍(8)   合计531人(已排除重复者)。 资料来源:沈登苗: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若干数字已修正),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4期。 如同省级的分布不平衡一样,各省内部巍科人物的分布也很悬殊。各省巍科人物的多少,实际上处决于巍科人物领先州县的多寡。故为便利大家进一步了解清代科举优胜地区的具体情况,现将清代全国86个出巍科人物2个及以上的州县名单,在此首次披露。 仁和21人 ;长洲(含元和)、武进(含阳湖) 各20人; 吴县19人;钱塘18人;常熟(含昭文)13人;大兴、无锡(含金匮) 各11人;归安、会稽、桐城各9人;丹徒、德清各7人;仪征、加善、余姚、歙县、临桂、休宁、华亭(含娄县) 各6人 ;溧阳、上元、嘉定、江宁、通州(苏) 、太仓(含镇洋) 、金坛、秀水、肖山、番禺各5人;鄞县、平湖、海宁、乌程、山阴、宛平、沧州、聊城、茶陵、江厦、南海、闽县各4人;海盐、崇德、江都、宝应、昆山、高邮、太湖、南皮、济宁、历城、新建、萍乡、孝感、顺德、湘潭各3人;慈溪、桐乡、瑞安、嘉兴、山阳、青浦、江阴、吴江、崇明、兴化(苏) 、泰州、宣城、全椒、泾县、景州、天津、淮县、沾化、乐平、晋江、候官、固始、柘城、天门、黄坡、衡山、益阳、长沙、善化各2人。 资料来源:同上。 上述州县,隶江浙的有46个,超过全国的半数。耐人寻味的是,苏州(吴县、长洲、元和) 和杭州(钱塘、仁和) 遥遥领先,且都以39人的实绩,双双并列全国第一,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