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格物知性与由性生知.docVIP

王夫之格物知性与由性生知.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夫之格物知性与由性生知

王夫之的格物知性与由性生知 【英文标题】Wang Fuzhis Idea of Knowing Nature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ings and Nature Producing Knowledge ZHANG Xue-zhi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作 者】张学智 【作者简介】张学智(1952- ),男,宁夏中卫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学博士。北京大学 哲学系,北京 100871 【内容提要】格物知性与由性生知是王夫之心性论的重要命题,这两个命题的关联表明了他的心性论与知识论互相作用的方式。首先,他规定了心、性、情诸概念的内涵,区分了心为主宰与性为主宰这两种说法的意义,主张以性做主去规范心的活动。其次,把格物作为知性的途径,强调知识活动对于价值活动的基础作用。最后,认为性是人的全部性质、全部获得的浓缩,从性中紬绎出、伸展出的知识活动才不会逸出价值理想的制约。格物知性和由性生知也是王夫之对王门后学的流弊提出的救治之方。 【摘 要 题】儒学研究 【英文摘要】The relationship betweenknowing nature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ingsandnature producing knowledgeindicates the interaction way about mind-nature and knowledge in thought of Wang Fuzhi.Firstly,he distinguishes the significance of two parlances that mind is dictating and nature is dictating,protests of making nature as a host to normalize the action of mind.Secondly,he emphasizes the foundational action of knowledge.Lastly,he considers that nature is concentrated of humans all acquisition;the action that extends from nature just would not be out of bound of idea.It is also the prescription that controls the disease of Wang Yangmings disciples. 【关 键 词】性体/心体/格物/知性/由性生知 Nature/Mind/Investigation of things/knowing nature 中图分类号:B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3)03-0048-07 王夫之在他中年以后的重要著作《读四书大全说》中对心性问题有集中的阐发。尤其在对《孟子》的疏解中,心的含蕴、格物与致知的关系、性体与心体的区分与绾结、德行与知识的界限与关联等,都有深入论究。这些方面表明他受明亡惨祸烈毒的刺激,对中国哲学基本精神所做的反思,表现出深切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人文关怀。   一 王夫之发挥格物致知论,注重从心的含蕴方面加以阐说,以彰明格物的首要目的在尽心知性,所以王夫之十分重视心统性情这一宋明哲学的根本概念,他说: 盖曰“心统性情”者,自其所含之原而言之也,乃性之凝也。其形见则身也,其密藏则心也。是心虽统性,而其自为体也。则性之所生,与五官百骸并生而为之君主,常在人胸臆之中,而有为者则据之以为志。故欲知此所正之心,则孟子所谓志者近之矣。[1](P8) 在王夫之这里,人就其本质说,乃一性、形、心的浑合体。人禀天命以为性,故人即天诸种性质的凝聚体。但此凝聚是一抽象的设定,必有形体为之承负、显现。故身为性承托之地,心为性密藏之所,其现其隐皆在心中。故性为体,常在人心而为身之主宰。这与心为主宰的通常见解不同。王夫之要凸显的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于人之性,心则只是知觉灵明和性密藏显发之地。心为主宰突出的是心对意志趋向、思虑营为的统御、选择、范导作用,而性为主宰突出的是,性是天之所命,是人的全部价值的凝聚,是至善的理想;人应以性做主,去规范、导正灵妙驰骛之心。这个意思王夫之说得十分明白: 夫此心之原,固统乎性而为性之所凝,乃此心所取正之则。而此心既立,则一触即知,效用无穷,百为千意而不迷其所持。故大学之道,必于此授之以正,既防闲之使不向于邪,又辅相之使必于正,而无或倚靡,无托于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