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学诗同志事迹的材料
附件:
王学诗同志事迹材料
四十年:大山里的铿锵承诺
——记山西省永和县“百姓医生”王学诗
40年,没有人能说清他在山里走了多少路,只知道他每走一处,就把充满爱心的种子,洒在那里,在老百姓的心里开出希望之花;
40年,没有人能算清他为多少百姓诊过脉,只知道他像清晨的太阳,总会把健康映满山民的笑脸;
40年,没有人能数清他得到过多少表彰和荣誉,只知道他用崇高的医德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伟大誓言,唱响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
……
1984年,他带领18名职工,在9孔旧窑洞中,打造了“百姓医院”;
1996年,“百姓医院”的年业务收入超过当地所有医院;
2005年,“百姓医院”创造了年接诊人次超过全县总人口数的纪录;
……
在一孔旧窑洞里,一位身着白大褂的老人被十多个农民围着,老人正在为患者诊脉,脸上总是慈爱的笑,声音总是亲切温暖。
他就是山西省永和县中医院院长,被山民爱戴和敬仰的“百姓医生”王学诗,挂着“门诊科室”的这孔旧窑洞就是王院长的办公室。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黄河在这片土地上千年不息地奔流而过,群山在这片土地上静默无言地逶迤。从出发地到目的地200多公里的路程,却因为没有一条成型的公路,我换乘了两次车,一路颠簸,用了7个小时,终于踏上这片土地,“百姓医生”王学诗坚守了40年的贫困阵地——永和县。
永和县地处山西省临汾西北端的吕梁山南麓,与陕西交界,是国家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县,红军东征曾使小县闻名天下。全县有6.2万人口,自然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以穷出名,财政收入全省倒数第一。 “虽然这里贫困,但大山给了我很多难忘的‘第一次’,大山锻炼我成长,所以我要报答这片土地!”
1967年,21岁的王学诗从山西省中医学校毕业,响应毛主席提出的“6·26”指示(把医疗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年轻的王学诗带着创业的激情,走进大山。
王学诗家住襄汾县陶寺乡安李村,一马平川的好地方。去山区前,他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永和的贫困,还是让他大吃一惊。
当时的永和县只有4万人,散布在1200多平方公里的山沟沟里,“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得走一二十里”。因为穷,当地老百姓习惯一天两餐,这常使王学诗感到饥肠辘辘,没有力气“翻山越岭”,时常想念亲人,想念家,刚到永和县的他心里不免有点后悔。然而,在大山里的第一次出诊,就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是1967年的冬天,飘着雪花,他推着自行车连夜走了10公里山路赶到城关镇北庄村,给一个小孩子治好了发烧。清晨,正要返回的时候,村里一个患风湿性心脏病的妇女病发,很严重,王学诗让几个村民赶紧把病人送往县医院,他急忙骑着车子往山下赶,准备氧气。那时候县医院条件差,要提前去工厂里借电焊氧。下山的一路上他记不得摔了多少跤,只记得在零下摄氏几度的天气里,满头是汗。
一切都准备好了,王学诗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病人。再次返回去,听到失去母亲的孩子哇哇的哭声,原来病人“抬到半路就咽了气”。丈夫无奈地说,“没有钱,把病耽搁了”。
这个未被及时救治的病人深深地触动了王学诗,“百姓没有钱看不起病,我感到很痛心,更感到内疚,作为一名大夫,面对生命岌岌可危的病人,却束手无策。从那个时候起,我就觉得这个地方需要咱,永和人民需要咱,咱必须留下。”
经历了第一次在大山出诊,神圣的使命感和深深的责任感填满了王学诗原本孤独、凄凉的心。以后的三年下乡期间,他每年都报名参加县医院组织的“农村医疗队”,住农家炕,吃百家饭,“一天翻山越岭走一百多里山路很平常”。
三年内,王学诗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用“一根针,一把草”,跑遍了永和的千沟万壑、村村寨寨,收集了民间单方验方,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农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大山里也成了小有名气的医生。
至今王学诗还记得在大山里度过的第一个春节。1970年腊月二十八,又是一个大雪飘飞的冬天,王学诗拎着早就准备好的年货,在去车站的路上,遇到白家山村的村民,请他出急诊。看着焦急的村民,王学诗放下年货,背起药箱,跟随来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一尺多厚的积雪,走了十几里山路,赶到患者家。病人是个4岁多的孩子,双目紧闭,双鼻孔煽动,呼吸急促,他断定孩子患的是急性肺炎,急忙取出银针,找准人中穴,一针扎下去。孩子哇的一声哭出了声,周围的人这才松了口气。
第二天,孩子度过危险期。孩子的父亲向邻居借了拉车,要送王学诗去车站。王学诗很想念母亲和新婚不久的妻子,想念兄弟姐妹,想念家乡……可看看眼前还虚弱的孩子,他坚持留了下来。
在老乡的土炕头,在小病人日渐红润的笑脸中,在孩子家人感恩的眼泪里,王学诗迎来了新年的爆竹声。这个难忘的春节使王学诗更加留恋大山,留恋大山里的百姓。
“享苦中乐,老院长带领我们撑起了中医院的这片天”
永和县中医院在县城主街道的中段,也算地处“黄金地”。走进古色古香的大门,中医院的全部面貌就展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清乾隆官窑窑变釉微观变化.doc
- 源森酒店14年年终奖金的方案.doc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分节的练习.doc
- 滑草场安全汇报的材料.doc
- 滑石功效与作用.doc
- 滑动六头挂钩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分析的报告的目录-.doc
- 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的教案表格式-.doc
- 滑轮 教学的案例.doc
- 滑轮 的的教案的设计 修改.doc
- 滕王阁序中典故详解.doc
- 中国行业标准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中国行业标准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校园周边书店阅读氛围对初中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校园餐饮卫生监管与食品安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平衡机制的法律法规完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措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