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茌平名胜古迹最全-
茌平的名胜古迹
茌平县历史悠久,夏商时代属兖州,周属齐地,秦行郡县制,置茌平县,属东郡治茌平。因县境在茌山之平地,故名茌平。公元9年(新始建国元年),改茌平县为功崇县。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复称茌平县,属兖州部济北国。北齐并入聊城县。隋初,复置县,属贝州清河郡。隋末并入聊城县。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析聊城复置茌平县,属河北道博州。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并入聊城县。公元1130年(金天会8年)复茌平县治今城,属山东西路博州。元时属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8年,属山东省。
茌平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置茌平县,属东郡。自建县以来,随着黄河故道的变迁,县城屡次迁徙。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县城在今韩集乡高垣墙村;晋末南北朝时期,县城在今乐平铺镇土城村;隋唐初期,县城在今杜郎口镇杜郎口村;唐宋时期,将茌平县并入聊城县。金朝天会年间,齐王刘豫复置茌平县,建县城于今城。博平汉置县,县城在博陵邑,即今肖庄乡王菜瓜村西的博平旧城。宋仁宗景佑年迁县城于宽河镇,即今博平镇。在隋唐和宋朝,博平屡次与灵县、聊城、清平县分合。元明清至建国初为县。1956年,博平县并入茌平县至今。
茌平县因县境在“茌山之平陆”而得名,是战国时期高士鲁仲连、唐初名相马周、宋代医学家成无己、清代画家董立元等历史名人的诞生地。境内有著名的尚庄大汶口文化遗址、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孔子回辕处、鲁仲连祠等名胜古迹,展示了古老璀璨的文明史。茌平是鲁西枣乡,茌平的园铃大枣具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曾被历代选为向帝王进献的贡品,以“百果之冠茌博枣”而著称。
教场铺龙山城古名“茌山”或“金牛山”。
古茌平之八大景
古茌平之八大景有:马庄春雨、圣庑灵槐、连村烟市、茌巅酒泉、孟馆清风、草堂书声、梁原霁雪和髡林夕照等。
霁(音:jì);髡(音:kūn)。
【马庄春雨】马周(601~648)唐初大臣。字宾王,今茌平镇城东马庄人。马庄,有一奇特之景:马庄春雨,在《茌平县志》中列为八景之一,并有全景照片。有诗曰:“城东二里,马周故居,村庄之内,地有亩许,三月春暖,零露如珠,宛如江南,毛风细雨”。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马周,字宾王,生于隋文帝元年(601年),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马庄)人。历任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中书侍郎、太子右庶子、中书令、吏部尚书等职。《旧唐书·马周传》、《新唐书·马周传》和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茌平县志》记载,马周从小父母双亡,家无余资,孤单贫困,身无近亲。然好学求知不倦,喜爱诗书,精通史传,尤精通《诗经》、《春秋》。满腹经纶,却怀才不遇。唐武德中期,博州刺史达奚,早闻马周明经有学,才思过人,就聘他为本州助教之职。他到任之日,州之众秀才携酒祝贺,饮酒诗赋,乐不襟怀,不觉喝得大醉而卧。次日刺史亲到学宫请教经史词赋,看到马周仍酣睡不起,怒而拂袖离去。待马周醒来,得知刺史来过,自知不妥,特到刺史近前谢罪,被刺史好生责备。马周当面唯唯,而每有门生执经问难,便留同饮,屡屡醉误讲学,常遭刺史奚落。马周叹道:只为我贫孤无援,想图个进身之阶,所以屈志于人。因酒醉,常被人责辱,我有何颜面留此延日,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况且这个助教官也不是我终身之志。遂把公服交于门生托其代还刺史,仰天大笑,拂袖而走。
他四处周游,去曹州(今菏泽),至汴州(今河南开封),但屡遭碰壁,一气之下,西奔长安,去求取功名。迢迢千里,马周来到了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傍晚,他投宿一家客店,身无分文却要酒五斗,三斗痛饮,二斗洗脚。见此情景,众客责怪,店主称奇。第二天,马周要走,遂脱下狐裘抵付。店主见他豪爽,不但没要他的狐衣,反而慷慨解囊作其盘费。马周感激之至,慨然索笔,题诗壁上:
古人感一饭,千金弃如屣。
匕箸安足酬?所重在知己。
我饮新丰酒,狐裘不用抵。
贤哉主人翁,意气倾闾里。
后来,马周果然以千金相赠,报答了店主的一饭之恩。唐代诗人张志和曾在岑文本《马周濯足图》上题诗称赞:
世人尚口,吾独尊足。
口易兴波,足能涉陆。
处下不倾,千里可逐。
劳重赏薄,无言忍辱。
酬之以酒,慰尔仆仆。
令尔忘忧,胜吾厌腹。
吁嗟宾王,见超凡俗。
马周步行二千多里到达长安,投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为求治国之策,诏谕百官上书陈言建业以来之得失。不涉文墨的武官常何,遂让马周帮他。马周分析了当时的时局,根据自己的见解,拂纸挥毫,条陈二十余事。太宗阅毕,不禁拍案叫好:“件件皆合朕意”,但又奇怪常何为一武官,哪来这么多高见卓识,又怎么如此精通文章之道,遂问常何,常何据实相告:“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太宗甚喜,立即传谕召见马周,并在不长时间内接连派出四人催促。
马周进宫,太宗与之交谈,果然见其学识匪浅,见解非凡,谈及治国安邦之策,马周更是对答如流。太宗大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