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课程》 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过程》
2.学术中心课程也被称为( )。A.学科课程?B.结构课程 C.核心课程?D.广域课程
3.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属于( )。A.被动适应论?B.超越论 C.整合论?D.主动适应论
4.课程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A.连续性?B.顺序性 C.阶段性?D.整合性
5.布卢姆的评价体系属于( )。A.目标本位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 C.形成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
6.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因此他们非常强调的一种学习方式是( )。A.个别学习?B.分层学习 C.合作学习?D.团体学习
7.“要素课程说”从属的课程类型是( )。A.学术中心课程?B.轮形课程 C.科目本位课程?D.综合学科课程
8.提出“附学习”概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克伯屈 C.杰克逊?D.巴罗
9.情境教学又可以被形象地称为( )。A.随机访问教学?B.支架式教学 C.抛锚式教学?D.问题解决式教学
10.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学习经验 C.组织学习经验?D.评价教育目标
11.“道尔顿计划”的创立者是( )。A.夸美纽斯?B.帕克赫斯特 C.华虚朋?D.凯勒
12.提出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回应模式”的教育家是( )。A.斯太克?B.兰德 C.泰勒?D.普罗沃斯
13.“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是一种( )。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14.“打破或超越各学科的界限,以环境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将各有关内容重新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门新的环境教育课程”,这种组织模式被称为( )。A.多学科模式?B.渗透模式 C.学科际模式?D.整合模式
15.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 )。A.法国?B.美国 C.德国?D.英国
16.“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而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示范?B.呈示 C.展示?D.演示
17.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施瓦布 C.斯腾豪斯?D.艾期纳
18.“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指的是( )。A.课程实施?B.课程采用 C.教学组织?D.教学过程
19.提出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的学者是( )。A.麦克劳林?B.帕里斯 C.伯曼?D.兰德
20.从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分为( )。A.班级授课组织和个别化教学组织 B.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凯勒计划 C.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 D.提示型、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型、自主型
21.“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倡导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的是( )。A.目标取向的评价?B.兴趣取向的评价 C.过程取向的评价?D.主体取向的评价
22.“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是( )。A.知识性、学术性、逻辑性?B.结构性、逻辑性、学术性 C.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D.结构性、逻辑性、知识性
23.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A.主体教育观?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D.多元主义价值观
24.派纳指出,美国课程研究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变”,表现为( )。A.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建构”范式 B.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解读”范式 C.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 D.由“课程理解”范式转向“课程建构”范式
25.提出“轮形课程”理念的教育家是( )。A.格鲁梅特?B.麦克唐纳 C.郎格朗?D.布拉梅尔德
26.教学内容的横向组织应考虑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观念的异同,并对之重新加以组合。这体现的是( )。A.逐渐分化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融合贯通原则?D.巩固掌握原则
27.将隐性课程分为“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和“抵制性的隐性课程”的流派是( )。A.要素主义课程论?B.马克思主义课程论 C.结构功能主义课程论?D.批判主义课程论
28.根据富兰等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