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推动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进步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11月 2012年度煤炭科技创新高峰论坛. 重庆 报告提纲 1 项目简介 2 井网设计优化和地质储层特征 3 钻井技术 4 压裂技术 5 稳控精细煤层气排采技术 6 一级增压分散集输技术 7 示范作用 * 1.1 示范工程位置 “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位于山西省沁水盆地南部,地处晋城市沁水县,示范区面积为24.2km2。 矿权登记为潘庄区块。 1 项目简介 潘庄区块 示范工程位置 1 项目简介 1.2 工程分两个阶段实施 (1)潘河先导性试验,2004-2005,40口井 (2)示范工程,2006-2009,110口井 1 项目简介 1.3 建设工程 完成150口直井部署、钻井、压裂和排采。 井场150座, 集气阀组14座, 增压站1座,集输规模50×104m3/d, 集气站1座, 供气站1座,处理规模8.0 ×104m3/d, 生产调度控制中心1个, 建成年生产能力1亿立方米的煤层气集输系统。 气量 井数 沁南示范工程煤层气产量、销量及生产井数 到2012年底,项目日产量达到73万立方米,日销售量稳定在72万立方米。 潘河先导性试验井,单井平均稳定日产量达到3500立方米(209口井),创全国之最。 1.4 生产情况 1 项目简介 2 井网设计优化和地质储层特征 制定了适宜的井网设计,首次采用300m×300m正方形井网部署井位 煤矿井下煤层裂隙测量,煤层裂隙走向方向以150°-160°为主,其次为110°-120°和60°-70°。 压裂人工裂缝优势方位为 60°-120°。 利用COMET2模拟软件对500×400m、350×300m、250×200m三种井间距的煤层气产能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预测产量350×300m井间距较高。 综合考虑两组裂隙发育方位和缩短产量高峰到来时间,研究确定采用300m×300m正方形井网布井。井网方位确定为N60E方向和N30W。 该井型适合本区低渗储层特点,实现了较高的单井产能,达到了商业规模开发的要求。 300m×300m正方形井网部署图 目的层为二叠系山西组的3#煤 3#煤为无烟煤 厚度大:4.2m~9.20m, 平均6.30m 深度浅:266m~544m,平均400m 含气量高,均值为19.94 m3/t 储层压力为1.97MPa,压力梯度0.78KPa/m。 渗透性较好,0.15-2mD 含气饱和度高,100%。 2 井网设计优化和地质储层特征 Ф244.5mm*35.38m Ф311.15mm*35.90m 水泥返深 定位短套 3#煤顶板 3#煤底板 遇阻深度 阻位 Ф139.7mm Ф215.9mm 直井井身结构示意图 3.1 钻井工艺流程 3 钻井技术 完井方式:全部采用套管完井。 生产层为山西组3#煤层。 煤层上200m 3.2 首次大规模推广使用空气钻井技术 空气钻井比水钻效率要高得多,综合经济效益高: 1、钻井周期 :5-8天,钻速是水钻的3倍多; 2、钻井液 :空气压缩介质,储层污染大大降低; 3、钻井设备轻型:车载钻机,占地少,便于拆装。 3 钻井技术 3.3 固井:微珠低密度套管固井技术减轻了对煤层的伤害 表层套管固井水泥浆平均密度为1.75g/cm3,生产套管固井水泥浆密度控制在1.60±0.05g/cm3,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控制水泥浆失水在150ml以下。 采用微珠低密度水泥浆固井降低了环空的液柱压力,防止固井过程中水泥浆漏失,减轻了对煤储层的伤害。 3 钻井技术 通过钻井工艺、钻井液、固井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形成了适宜无烟煤煤层气开发的钻井系列技术。 (1)压裂液配方 第一阶段(40口井)推荐配方:清水+2.0%KCL+0.2%DL-10(或D-50)。 第二阶段(110口井)推荐配方:清水+1.0%KCl。 (2)支撑剂:石英砂,20/40目中砂为主要支撑剂,16/20目粗砂为尾追支撑剂。 (3)施工参数 砂比: 第一阶段:平均砂比≥15%。 第二阶段:平均砂比10-15%,施工最后阶段砂比不低于30%。 施工排量: 第一阶段:7m3/min左右。 第二阶段:6m3/min左右。 前置液量: 不超过总液量40%。 携砂液量、顶替液量及总液量: 煤层厚度H(m) H≤5 5<H≤7 7<H 加砂量(m3) 35 42 45 压裂参数特征 4.1 活性水加砂压裂 4 压裂技术 活性水加砂压裂施工参数分析统计表 4 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参公管理企业编制.doc VIP
- 参公、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的区别(修正版).docx VIP
- 22D701-3电缆桥架安装(26.9MB)(26.85MB)5ce2e72e69780631(1).pdf VIP
- 学堂在线 日语与日本文化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危险化学品企业工艺平稳性关键SOP、一般SOP示例.pdf VIP
- 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第3版):热作用特种加工技术PPT教学课件.pptx
- 公、行政编制与事业5编制的区别(修正版).doc VIP
-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钢箱梁制造新工艺及关键技术.ppt VIP
- 社区矫正心理测试.docx VIP
- 西双版纳傣自治州“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