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张飞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班张飞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是多方面的,其核心是要求教师确立课程意识,从传统的教材教法走向课程。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这场挑战。 (一)、更新观念 教师首先需要转变的,是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看法。教育学对教学过程的比较通行的看法是将教学过程视为特殊的认识过程或书本知识向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过程,教师主要通过传授学生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养成必要的道德情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新课程改革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把教学看成是以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为基础,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进而为教学过程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教学过程是一种“唤醒”,是学生和教师潜能、智慧和情感的唤醒;教学过程是一种体验,是师生从感知和经验升华为对价值的叩问;教学过程是一种“视界融合”,是书本、教师和学生视野的交汇融和;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自我理解过程,而不光是对教师和书本的理解过程。 1、重新认识课程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很少有完整的课程意识,有的只是学科意识、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谈及课程,教师往往把它理解为“课”或“学科”,理解为“教学内容”,以为课程就是一些既定的、静态的学习材料(教科书),这些学习材料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客观知识”的载体,一旦专家选择、组织完毕,自己只要执行即可。执行过程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娴熟于灌输知识的技巧,强调“熟记”、“掌握”,即使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内容也往往以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讲、看材料的方式进行,学生失去了了解社会、参与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只能作为知识的“接收器”而进行机械的死记硬背,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况愈下。 新课程强调课程不仅指学习材料,也不单单是学科科目,它还是一种意识,一个过程,要求教师增强课程意识,认识到自己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尤其是在学校层面上,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新课程强调课程既要反映先前的知识体系,更要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眼前的生活联系起来,把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有机统整。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让课程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学生的经验世界。因为学生首先是生活着,然后才谈得上接受教育。如果课程远离学生的生活,不能跟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有机联系,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是生活的额外负担而不是生活的需要,是一件苦差事而产生厌学情绪。课程既是预设的又是生成的,是文本的又是体验的,是独特而变化的,是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又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这一系列新的课程理念,需要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结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学习而深刻领会,努力践行。 2、重新看待教学 传统教学观首先把教学看做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教学成为一个控制的过程,成为有效传递知识的工具,只关心达成教育目的的手段的选择,而忽视了对目的本身及教育本质的追问,割裂了教育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这样,教学的教化功能衰微,学生情感方面的发展处于教师关注的边缘,知识传授和模式化塑造成了学校教育的惟一目的。其次,传统教学观把教学看做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拼合。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忽视了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遍—接受”中隐退。第三,传统教学观忽视了学生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认为教学一定是教师面对学生讲解某种知识技能,然后学生进行掌握与操练从而达到记忆与运用,过于强调了学校与教室中的“教学”行为。 新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教学的片面看法,强调教学首先要有课程意识,教学与课程不可分离,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所蕴含的这些新教学观,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出严峻挑战。 3、重新发现学生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关注学生,关注主体性的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地学习,这实质上基于一种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发现学生。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