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553说“大”、“太”和“天”的关系3
说“大”、“太”和“天”的关系
陈家宁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天津 300072)
摘要:“太”和“大”二字形、音、义均密切相关。《说文》中的“”和“”在读音上与二者相对应,这两个字形则分别来源于周秦一系文字和战国楚系文字。“太”是西汉时代在“大”字基础上添加区别符号而形成的分化字,在先秦文献中本都应写作“大”。“大”和“天”是一组同源字,形、音、义虽有别,但在甲骨文和典籍中有通用之例。而“太”和“天”在意义上关系也很密切,金文和典籍中亦有通用之例。
关键词:古文字 分化字 同源字 通用
作者主要研究领域:文字学、文献学、先秦史。
On the Relation of ‘Da’, ‘Tai’ and ‘Tian’
CHEN Jia-ning
(Chinese Department, School of Liberal Arts and Law,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It is closely related of ‘Da’ and ‘Tai’ in font,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The character ‘’, which is pronounced ‘Tai’ in Shuowen Jiezi, is originated from the line of Zhou-Qin writing system, while the ‘’, pronounced ‘Da’, from Chu writing system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character ‘Tai’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 ‘Da’, adding a symbol of stippling to differentiate a new one. All the word ‘Tai’ in the ancient documents before Qin Dynasty is recorded as ‘Da’. The word ‘Da’ and ‘Tian’ share the same origin. Though difference in font,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they were interchangeable in oracle and ancient documents. The word ‘Tai’ and ‘Tian’ are also synonyms and interchangeable in pre-Qin documents, including bronze inscriptions.
Key words: Ancient writing; Characters division; Homologous characters; Interchangeable
一、“太”是“大”的分化字
《说文》卷十曰:“: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他达切)也。”注音“他盖切”。另有“”字注曰:“籀文大,改古文,亦象人形。”注音“他达切”。又卷十一“水”部曰:“泰:滑也。从廾,从水,大声。:古文泰。”注音“他盖切”,徐铉又注“本音他达切”。许慎将“”和“”分为两字,根据徐铉的注音,分别相当于楷书的“太”和“大”。《广雅·释诂一》曰:“太,大也。”段玉裁曰:“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是二者字义相关,且都以正面的成年人形表示“大”义,只是笔画略有不同。
从许慎的说解来看,二者分别是同一个字的“古文”与“籀文”。王国维在《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中曾指出“籀文”可指战国时代秦国所用的字体,而“古文”可指东方六国所用的字体[](186-187)。如果把“”和“”同古文字材料相比照,可以发现前者在甲骨文、金文、战国陶玺文字中一脉相承,而后者则来自楚系文字。(参见文末所附字形表1-4)
“大”在楚简中的写法可分作三类。第一类大体作“”形,上部横纵笔画交叉,笔法与后世楷书“大”相似,如《曾侯乙墓》简(战国早期)、《上博一·缁衣》等。第二类大体作“”形,上部是撇捺两笔,与下部的撇捺相连,如《信阳》(战国中期)、楚帛书(战国中期)等。第三类大体作“”形,下部的撇捺与上部两笔弯转的角度相近,且两部分近乎分离,如《仰天湖》(战国晚期)、《上博一·孔子诗论》、《上博三》等。第二、三类字形在《天星观》(战国中期)、《望山》(战国中期)、《包山》(战国中期)、《郭店》(战国中晚期)、《上博二》等中均有出现。结合上述楚墓及竹简的时代顺序,我们推断:第一类字形写法时代最早,与甲骨、金文等有渊源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