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
第四单元 上海历史的变迁 一 开埠前的上海(古代上海) 1、崧泽文化 距今约5800—4900年,属新石器时期 生产方式:种植农业,饲养家畜等 意义:表明上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文明的雏形 2、上海设县 春秋属吴、战国先后属越、楚 唐朝天宝十年(751年)设华亭县 南宋末年,上海镇兴起 元朝在上海设市舶司,后正式设置上海县 明朝,建筑城墙,奠定了开埠前上海城市的基本格局 二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租界:殖民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口岸给他们划出进一步侵略的据点;其主权不再属于原来的国家,相当于“国中之国”。 1、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1)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2)1843年11月17日,正式开埠; (3)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宣告英租界辟设,美法相继设租界; (4)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形成“华洋杂居”的局面; (5)1854年,租界设“市政机关”,工部局(公共租界)、公董局(法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19世纪的上海外滩 法国冒险家描述当年的外滩:“不计其数的污水沟和小河纵横交错,到处是坟墩。低矮肮脏的茅屋,是竹子和干泥搭成的破棚子。” 2、晚清华界的市政 1905 南市绅商建议推行地方自治,建立“总工程局” 1909 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总工程局”改为“城厢内外自治公所” ——成为整个华界由政府建立的地方自治机关 影响:是上海华界在晚清发生的一个重要变革 为中国传统的地方政治制度的改革开创了起点 并不是真正的地方政府,其权力受到限制 三 近代上海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 1、经济的发展 时间:19世纪50年代——19世纪90年代末 特点:外贸为主导的贸易导向型经济 洋行、银行、钱庄、栈号等商贸组织和机构众多 2 、 19世纪中后期上海是洋务重镇 (1)1863年,上海广方言馆,培养翻译人才; (2)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军事工业); (3)1873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民用工业); 3 、 19世纪后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乐土” (1)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近代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世纪80年代,诞生仿洋机制品工业; 1897年,夏瑞芳创建商务印书馆; (2) 19世纪80年代,民族工业逐步兴起发展 面粉、棉纺织、火柴、卷烟、肥皂等行业发展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扩展:继昌隆缫丝厂(广东) 产生在沿海地区、多以轻工业为主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薄弱,对封建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 既有反压迫要求,又有一定依赖性。 4、城市建设的推进 公共道路系统:土路→碎石路→柏油路 城市供水网络:19世纪60年代开始筹建 四 引领风气的市民生活 1、石库们弄堂文化 2、西餐、本帮菜、海派新菜融汇 3、国内公认的流行服饰中心 洋泾浜英语的影响 阿木林(A MORON) 混枪势(混CHANCE) 码子(寿头码子,小刁码子等,MOULDS) 嗲(DEAR) 拉三(LASSIE) 大兴(DASHY) 噶三壶(GOSSIP) 瘪三(BEGSIR) 戆大(GANDER) 接领子(接LEADS) 扎台型(扎DASHING) 邋遢(LITTER) 蹩脚(BILGE) 肮三(ON SALE) * 6000年前的彩陶家猪 “上海第一人” 据弘治《上海县志》引元大德六年(1302年)三月唐时措《上海公署记》称:“上海襟海带江,舟车辏集”,镇上“有榷场,有酒库,有军隘、官署、儒塾、佛宫、仙馆、贾肆,鳞次栉比,实华亭东北一巨镇也”;继谓:“元壬辰(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一说为二十八年)春,圣天子以华亭地大,民众难理,命分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五乡,凡二十六保,立县上海,因以名,隶松江府”。 思考:如何看待上海的开埠? 被迫的开放:上海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客观上:使上海从此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经济联系空前活跃,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重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上海,促进上海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 总之,在民族的屈辱之中,上海最终走出早先与世隔绝状态 材料一:租界作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一方面昭示了侵略者对中国主 权的严重践踏;另一方面又以令人瞩目的现代市政文明在古老的中国激起层层 波澜,在租界的强烈刺激和震动下,中国有识之士开始“仿租界之式”,创办自己 的现代市政,由此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市政现代化的艰难一步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迫成为帝国主义的通商口岸,为了维护自己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