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文言虚词(二)21.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文言虚词(二)21

①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④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⑥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1、作代词,表人称“他”或“它”;表疑问“哪里、什么、怎么”。 十、【焉】 2、作兼词,相当于“于此”“于之”。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劝学》)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什么 它 哪里 他 哪里、为什么 于此 于此 于此 怎么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③或师焉,或否焉(《师说》) 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⑤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⑦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滕王阁序》) 3、作助词,表语气,相当于“了、啊、呢”或不译。 作形容词词尾,相当于 “……的样子”。 比较:放在句末作代词与作语气词的区别。 小练习:判断下列两句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D. 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焉则胶(07浙江)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09安徽) × √ × A.遂家焉???? 乃实告焉(08山东) × C.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10浙江)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肯定、疑问、感叹等语气。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 十一、【也】? 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③昔人云:“将以有为也。”(《〈指南录〉后序》 ④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⑥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⑦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⑧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表停顿 表判断 表肯定 表停顿 表停顿 表疑问 表感叹 表停顿 A.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06浙江) 小练习:判断下列两句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C. 不觉其言之发也 翳桑之饿人也(10湖南)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05江西) C.其于是书也有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1天津) × √ × × B.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04湖北) × 十二、【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③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⑤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登泰山记》) ⑦秦亦不以城予赵(《六国论》) ⑧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1、作介词。表对象“把”;表时间、处所“在、从”;表工具、手段“用、拿、凭”;表原因“因、因为、由于”;表方式“按”等。 凭 凭……身份 因 因 按 在 把 用 ①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③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 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⑤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⑥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序》) ⑦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⑧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2、作连词。相当于“而”,表示并列、承接、递进、目的、因果、修饰、结果等关系。 表结果 表递进 表承接 表因果 表修饰 表目的 表因果 表并列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09湖南) 小练习:判断下列两句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C. 逸则富以康 醉则更相枕以卧(11浙江) D.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掭以尖草,不出(11四川) A. 持节发仓粟以赈之 作《师说》以贻之(11江西)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11广东)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都????农人告余以春及(11安徽) √ × √ √ × C. 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10山东) √ √ A.皆以儿戏害其国 几以捕系死(09浙江) √ ①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忠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