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共26张PPT1
* * *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假设你像 鲁滨逊 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只有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活的最长的办法是: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同时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生产的蛋,最后再吃鸡 先吃鸡,再吃玉米 我反对!为什么要先吃我?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 能量流动的过程 就一个生物个体(如人)而言,能量是如何输入、储存和散失的? 能量输入 个体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能量流动的分析 能量输入 个体1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个体2 个体3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 能量流动的分析 能量流经一个种群的情况 能量输入 种群 能量储存 能量散失 能量流动的分析 思考: 1.能量的最终源头是谁? 2.流入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 3.能量传递的途径是什么? 4.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变化如何? 5.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变化如何? 呼吸散失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遗体、 残枝败叶 分解者 初级消费者摄食 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示意图 太阳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哪些去向? 能量流动的过程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初级消费者 同化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次级消费者 摄入 分 解 者 利 用 遗体 残骸 粪便 呼吸作用 散失 呼吸作用 散失 能量在第二营养级中的变化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生产者 (植物) 呼吸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呼吸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呼吸 分 解 者 … 呼吸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呼吸 注意: 箭头由粗到细: 方框从大到小: 随营养级的升高,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越来越少。 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 输入: 传递: 能量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 散失: 各级生物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能量以热能散失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太阳能 能量的最终源头: 转化: 热能 太阳光能 化学能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能量流动的过程 12.6 62.8 未固定 生产者 464.6 植食性动物 62.8 肉食性动物 12.6 请计算能量传递效率(输入后一营养级的 能量与输入前一营养级的能量的比) 13.5% 20% 单位(焦/厘米2 ·年) 96.3 18.8 7.5 分解者 14.6 12.5 2.1 微量 未利用 327.3 293 29.3 5.0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呼吸 122.6 单向流动: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分解者利用 暂未利用 12.6 62.8 未固定 生产者 464.6 植食性动物 62.8 肉食性动物 12.6 13.5% 20% 96.3 18.8 7.5 分解者 14.6 12.5 2.1 微量 未利用 327.3 293 29.3 5.0 呼吸 122.6 逐级递减: 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量传递效率10%~20% 捕食关系不可逆转 A、先吃鸡,再吃玉米 玉米 鸡 人 玉米 鸡 人 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在草原上,牛以草为食,屎壳郎(蜣螂)以牛粪为食 0 被牛同化的能量中约有多少流入屎壳郎? 学以致用 能量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的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思考: 1、用能量流动的特点角度解释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有道理吗?(自然界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2、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用金字塔的方式表示,是否也成正立的金字塔形呢? 在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的个体数比例和能量关系如下 鸟 树 昆虫 昆虫 树 鸟 数量比例图 能量金字塔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设计生态农业的原理:物质循环再生, 实现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如:农田除杂草,灭虫、灭鼠、剪枝 “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 蚕 桑 猪 鱼 稻 塘泥 粪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共29张PPT1.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共34张PPT1.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共52张PPT1.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共27张PPT2.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共40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共35张PPT1.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共19张PPT1.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共52张PPT2.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共47张PPT1.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共25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稳定性共59张PPT1.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共18张PPT1.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共35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共27张PPT1.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共28张PPT.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共35张PPT1.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共28张PPT1.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共43张PPT1.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共16张PPT1.ppt
- 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共40张PPT1.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