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离子学说.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离子学说

Ach受体 三、突触的信号传递 (一)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 1、突触前膜:神经末梢细胞膜与肌肉细胞相对的部分。 2、突触间隙 3、突触后膜肌肉细胞膜 (肌膜) 与神经末梢相对的部分。 突触小泡: 每个轴突末梢内含几千甚至上万个突触小泡。每个突触小泡内含上万个乙酰胆碱分子(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酯酶:接点褶中有乙酰胆碱酯酶,可以分解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受体 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 (二) 神经肌肉接点突触传递过程 运动神经末梢传来动作电位 突触前膜去极化 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入神经末梢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 激活受体的离子通道 突触后膜对Na+、K+通透性增高 突触后膜去极化 肌肉收缩 引发肌膜产生动作电位 例6.(2008年全国卷) (三)神经肌肉间兴奋传递的特点 1、单向性传递:兴奋只能由神经传向肌肉,而不能由肌肉传向神经 2、时间延搁(突触延搁):传递需0.5~1ms 3、易疲劳 4、易感性 :易受物理、化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箭毒:阻断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 ● α-银环蛇毒: 可特异性阻断乙酰胆碱受体通道,使兴奋传 递受阻 ●有机磷农药:使胆碱酯酶被磷酰化而丧失活性,造成乙酰胆 碱在接头间隙大量蓄积,引起中毒症状。 ●神经毒气:是乙酰胆碱酶的抑制剂。 四、神经元间的化学突触类型 化学突触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实现兴奋传递。 化学突触的兴奋传递的单向的。 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树突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 例7.(2010年安徽卷) 答案:(1)A 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或海水类似于细胞外液) (2)④⑤⑥ ③②① (1)将3份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___(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____。 (2)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 _(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 (填①~⑦编号)。 例8.(2009年宁夏卷) 钠钾泵结构:含有α、β两种亚基,在膜中形成(α2β2)四聚体;α大亚基是多次跨膜的整合膜蛋白,具有ATP酶活性,β小亚基是糖蛋白。 * * 中学生物教学“疑难问题解决”专题讲座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吴琪 浙江省宁波中学 gigiwu1207@126.com 一、关于神经系统的几个名词 4.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支持细胞)组成。 1.可兴奋细胞:指感受器细胞、神经组织、肌肉细胞和腺细胞。 2.兴奋: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或动作电位的产生。(神经冲动) 3.兴奋性:活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或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5.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由树突、胞体和轴突三部分构成。 神经元的模式图 6.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 7.神经:许多神经纤维(轴 突)包围在结缔组织中组 成 二、细胞跨膜电位的产生及其机制 (一)细胞外记录(双相动作电位) 蛙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示意图 例1.(2010年海南卷)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下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D 例2: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 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2、4 D (二)细胞内记录 以神经纤维为例 实验材料;玻璃微电极 刺激仪器 记录仪器 二、细胞跨膜电位的产生及其机制 1、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细胞外液 离子 浓度(×10-3 mol/L) 细胞内液 离子 浓度 (×10-3 mol/L) Na+ 120 K+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