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灣銀髮族資產持有行為之探討
台灣銀髮族資產持有行為之探討
張日青Rih Cing Jhang
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盧秋玲* Chiuling Lu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台灣銀髮族資產持有行為之探討
中文摘要
本文探討台灣銀髮族的資產持有行為。研究結果發現,一般老年族群不偏好持有股票,持有比例與金額相當低。然而,就居住於都市化地區(尤其是直轄市)的老人,可能因為教育程度與所得較高,以及都市地區資訊取得與流通快速等因素,使得這類型老人明顯較願意持有股票。同時,我們也發現,老人婚姻關係的消解,例如離婚或分居,以及健康情形越差的老人,其資產持有下降的趨勢。除此之外,平均而言,隨著年紀上升,老人持有的不動產會隨之降低,但持有的存款則會上升,該現象可能與反儲蓄不動產以增加所得維持生計有所關聯,因此我們認為台灣老人存在「以房養老」的觀念。
關鍵詞: 老人、資產持有、資產配置、不動產、存款、股票、似無關迴歸the asset allocation of elders in Taiwan. Generally, the elders prefer real estate and cash savings to common stocks. However, those elders who live in metropolitan area have significant higher stock holdings. We suggest that this higher holding is associated with those elders’ higher education level, higher income, and more exposures to capital market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our findings show that changes in marriage status, such as divorce or separation, and deteriorated health conditions decrease elders’ asset holdings. We also observe that Taiwanese elders dissave their real estate for cash over time which implies that housing is a major asset for elders’ retired life.
Key words: elders, asset-holding, asset-allocation, real estate, savings, common stocks, seemingly-unrelated regression 壹、研究背景與動機
二十世紀晚期,由於生活水準提升,醫療衛生改善,導致老年人口增加,社會高齡化程度加速。根據聯合國定義,台灣在民國83年, 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7%,正式成為高齡化社會。到了民國99年,該值達10.63%,並不斷升高(見圖台灣65歲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趨勢圖),造成政府預算與青壯人口的沉重負擔。老人退休後是否能自給自足,便成為目前社會重要議題,因此老人資產如何配置,是否適當,值得檢視與分析。
圖比例趨勢圖林珊如(2007)國科會專題計畫(註1),發現台灣研究老人議題,多集中在醫護照護與社會福利,鮮少涉足其他面向,老人經濟與財務的分析更是缺乏。隨著老人年紀上升,所得逐漸不足以維生,銀髮族如何因應此一情形,持有、轉換、配置不同資產,我們對此所知極為有限。
自1952年,Markowitz提出「平均數-變異數」投資組合模式(Mean-Variance Portfolio Model),開創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以來,「資產配置」這個議題已討論超過半個世紀,但大多是針對公司或基金,少有探討個人或家戶的資產配置行為,特別關注老人族群的更顯得稀少。
老人的行為特質與一般青壯人口有著很大的差異,極可能因此影響老人的資產持有行為。例如,由於過往教育不普及,台灣老年人口文盲或教育程度較低者所占比例極高,大部分的老年人對於較複雜的金融商品,將其納入資產配置的機率相對較低。另外,即使是同為老人族群,不同類別的老人,在行為特質上可能也有很大的差異,並進而影響老人的資產。
就投資學的觀點,風險偏好程度是決定資產配置的關鍵因素,然而,除了風險報酬的抵換外,老人的資產持有行為尚受到其他因素的左右,如遺產的考量、資產變現程度的快慢、有限的投資期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