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病机理、治疗及相关进展.pptVIP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病机理、治疗及相关进展.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病机理、治疗及相关进展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心肌缺血,解决心肌灌注供需矛盾 抗凝治疗,预防心肌缺血再扩展 抗心律失常,预防SCD 稳定动脉粥样板块,改善内皮功能 介入治疗 进行血运重建,改善心肌供血 * 抗心肌缺血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应用抑制交感神经张力的药物可有效抑制过强的交感反射,增加冠脉血流,减慢心率,减轻心肌张力,改善其顺应性,降低心肌氧耗,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 高血压并发SMI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将有助于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 表 9 SMI的atenolol治疗试验(ASIST,n=306) SMI发作次数(n) SMI发作时间(min) 平均无冠脉事件存活天数(d)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tenolol 3.6±4.2 1.7±4.6 30.0±3.3 16.4±6.7 120 安慰剂 4.4±4.6 3.1±6.0 36.6±4.1 30.0±5.5 79 结论:atenolol(100mg/d)治疗SMI,可以减少SMI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并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 钙离子拮抗剂 多种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通过对细胞外钙内流的抑制作用导致小动脉血管阻力的下降,因而具有降低血压及总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能满意地控制血压,改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中成药 维奥欣、参麦注射液等中成药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治疗也起辅 助作用 * 表 10 Mibefradil、Amlodipin治疗后运动耐量的改变 安慰剂 Mibefradil Amlodipine10mg 50mg 100mg 150mg 运动时间基线(s) 394.1±104 348.6±99.3 338.4±90.7 359.3±97.8 357.2±86.5 运动延长时间(s) 57.5±75 76.8±75.5 109.5±87.1 105.3±85.7 67.3±90.1 增加比例 16% 22% 32%1 29%1 19% 心肌缺血前运动时间基线(s) 261.3±102.8 268.5±97.8 246.4±101.6 262.9±112.2 264.9±87.6 运动延长时间(s) 37.9±89.9 86.8±99.0 110.7±102 122.3±130 52.8±88.2 增加比例 15% 32%2 45%1 47%1 20% 注:与安慰剂组相比,1代表P0.001,2代表P=0.36 ,Mibefradil:米贝拉地尔 * TIBBS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后和β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比较 TIBBS即缺血总负荷比索洛尔治疗研究,随机,双盲临床试验,545名冠心病患者分别接受为期8周的比索洛尔或硝苯地平药物治疗 有520(95.4%)名患者完成了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一年内共有120人发生心血管事件 * 其中发生6次以上心肌缺血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32.5%,发生2-6次心肌缺血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25.0%,发生少于2次心肌缺血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3.2%,(p 0.001) 发生2次以上心肌缺血患者的严重心脏事件(死亡、AMI、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治疗 )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 = 0.0049) * 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的患者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比没有者明显增高(32.3%比17.5%,p = 0.008) 接受比索洛尔治疗的患者的事件发生率(22.1%)较接受硝苯地平的患者的事件发生率(33.1%)低,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 0.033 ) *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病机理、治疗及相关进展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贾国良 教授 *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系指解剖上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且有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但不伴有心绞痛的症状,是冠心病的重要临床类型 概 述 * SMI分为三种类型:单纯性SMI;心绞痛兼有SMI;心肌梗死后SMI 因其缺血发生时不能被感知,心肌缺血进展可导致心肌梗死(AMI)或心脏猝死(SCD), *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病机理 心肌缺血范围小、程度较轻、有良好的侧支循环 体内β-内啡肽水平升高使疼痛感受性降低 心肌对慢性或重复性缺血的调节反应(冬眠心肌)使心肌代谢及收缩功能降低,从而降低了缺血的程度使心绞痛出现的机率减少 * 机体炎症反应抑制因子水平升高,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降低 疼痛常出现在心肌缺血的后期,故短时间的缺血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