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中央官制仁宗宣宗以后.PPT

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中央官制仁宗宣宗以后.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中央官制仁宗宣宗以后

明 朝 (1368年——1644年) 明朝历史分期 初期: 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 中期:英宗至神宗(万历) 后期:光宗、熹宗、思宗 参考书目 《明史》,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明实录》,是明代官方撰写的编年体史书。 《明史纪事本末》,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 《国榷》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到顺治二年五月清兵入南京﹑福王政权灭亡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间的历史。 参考书目 1 一、明朝的开国制度 1、官僚制度 地方:废行中书省,改设三司。 三司 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 中央:最大变化是宰相制度的废除 (1)废中书省,罢丞相 (2)升六部 (3)设内阁 (4)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完善监察制度 (5)三法司:都察院、刑部、大理寺 (6)设通政司 (7)设锦衣卫和东厂等特务组织。 3、法律制度 《大明律》:以唐律为底本,明太祖亲加裁定,洪武三十年颁布。 五刑中,死刑增添凌迟,流刑增加充军 强化皇权、严惩官吏徇私犯罪。 《大诰》:明太祖亲自撰写、刊布的刑事法规。反映了治乱世用重典的施政思想 四起大案: 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 4、学校与科举 ·明代京师有国子监、地方有府学和县学,均为官办,以培养后备官员。 ·科举考试分乡试和会试。 ·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命题限在四书五经,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不能发挥思想,阻碍科学文化发展。 5、户籍与赋役 黄册 鱼鳞图册 二 、分封诸王与靖难之役 1、分封诸王 洪武三年(1370),正式开始分封诸王。25人为王 明代藩王的权力: ①藩王有自己的护卫军队 ②地方军队调动须经藩王同意 ③战时为当地最高军事长官,地方军队归其指挥 分封目的: 一是抵御蒙古军南下;二是防奸臣篡权。 藩王势力的发展必然威胁中央政权。 2、建文削藩 洪武三十一年(1398) 朱元璋病死。 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建文帝与大臣齐泰、黄子澄密议削藩,先后幽囚、废削周、齐、代、闽四王。并在北平周围部署兵力,监控燕王。 事实证明,建文及其谋臣们的削藩顺序错了。势力最大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靖难”了。 3、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他援引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之,以清君侧”。以讨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名,1402年攻占南京,即皇帝位,改元永乐,是明成祖。 三、明初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 1、恢复经济秩序的措施: (1)奖励垦荒,减免赋役。 (2)鼓励种植经济作物。 (3)大兴屯田。 (4)兴修水利。 (5)解放驱口和奴婢。 (6)减轻商税,“三十取一”。 2、生产发展的表现 垦田面积的扩大 户口的增加 赋税收入的增加 经济作物的普及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繁荣 * * 明代世系表 思宗 隆庆 万历 泰昌 天↓启 穆宗 ← 神宗 ← 光宗 ← 熹宗 世宗 → 武宗 → 孝宗 → 宪宗 嘉↓靖 正德 弘治 成化 崇祯 宣德 正统 景泰 天↓顺 宣宗 ← 英宗 ← 代宗 ← 英宗 洪↓熙 永乐 建文 洪武 仁宗 → 成祖 → 惠帝 → 太祖 传13世,17帝,历时277年 承宣布政使司 都指挥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县 州 府 13省 废行省设三司 监察、司法 提刑按察使司 军政 都指挥使司 省 民政、财政 布政使司 作为中央差遣的巡抚和总督 地方官制 中央官制 废丞相 明代中央机构的组织原则是分权,目的是互相牵制,彼此制约,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明初沿袭元制,中书省掌行政,为宰相机构,统领六部。但从明初开始,已有意限制宰相权力,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大为削减。 《太祖实录》卷一一七 洪武十一年(1378),“胡元之世,事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闻。其君又昏蔽,是致民情不通,寻至大乱,深为可戒”。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奏事毋关白中书省”。 中央官制 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以谋反之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宣布废除中书省及丞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行政机构。从此,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制度不复存在。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陵迟,全家处死。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