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用植动物名
广大生物学者普遍认为每个生物应具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合法的,世界通用的科学名称,这就是学名(scientific name)。 物分类等级是表示每一种植物的系统地位和归属,就是表示植物间类似的程度,亲缘的远近。将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种组成了遗传上相关的属,同样,再把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属归成范围更大的科,如此类推,将各分类等级按其从属关系排列起来,就是分类的阶层系统(hierarchy)。分类单位的主要等级自下而上依次是种(species)、属(genus)、科(familia)、目(ordo)、纲(classis)、门(divisio)和界(regnum)。这样,每个种隶属于(归入)某个属,每个属隶属于某个科,每个科隶属于某个目,每个目隶属于某个纲,最后是植物界最大的分类单位门。如果植物种类众多,需要有更多的分类等级时,可在各级前添加前缀“亚”(sub),如亚界(subregnum)、亚门(subdivisio)、亚纲(subclassis)、亚目(subordo)、亚科(subfamilia)、亚属(subgenus)、亚种(subspecies)。有时亚科下还有族(Tribus)、亚族(subtribus);亚属下有组(sectio)、亚组(subsectio)、系(series)、亚系(subseries)等。以亲缘关系远近为依据,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以下含有亚种、变种和变型。科是植物分类的重要单位。分类单位主要等级排列如表1。 中文 英文 拉丁文 界 Kingdom Regnun 门 Division Diviso(phylum) 纲 Class Classis 目 Order Ordo 科 Family Familia 属 Genus Genus 种 Species Species 门的拉丁名词尾一般加-phyta;纲的拉丁名词尾加-opsida或-eae;目的拉丁名词尾加-ales;科的拉丁名词尾加-aceae。科的名称是该科中的一个属的合法名称的词干上添加词尾-aceae,如松科Pinaceae是由该科松属Pinus的词干Pin-加上词尾-aceae而成,虽然有八个科名,不具有-aceae词尾,由于长期使用而被认可,做为保留名而应用,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与规范名可以互用,见表2。 科名 保留名(互用名) 规范科名 模式属 菊科 Compositae Asteraceae 紫苑属 Aster 十字花科 Cruciferae Brassicaceae 芸苔属 Brassica 禾本科 Gramineae Poaceae 早熟禾属 Poa 藤黄科 Guttiferae Clusiaceae 克鲁希亚属 Clusia 豆科 Leguminosae Fabaceae 蚕豆属 Faba=Vicia 唇形科 Labiatae Lamiaceae 野芒麻属 Lamium 棕榈科 Palmae Arecaceae 槟榔属 Areca 伞形科 Umbelliferae Apiaceae 芹属 Apium 表2 保留有习惯名的八个科名 生物分类等级很多,基本单位是种(species),种是分类上的一个基本单位,同种植物的个体,起源于共同的祖先,有相近的植物形态特征,且能进行自然交配产生正常后代。既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特征,又不断的发展演化。种的命名采用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所倡用的双名法(nomenclature binominalis)。在此基础上,经过国际植物学会多次修改和完善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简称ICBN),为世界各国学者共同遵守。按照法规,每种植物只能有一个正确的名称,即最早的,符合各项规则的名称。文种采用拉丁语(因为拉丁语过去在欧洲是最为通行的古代语言,并且是一种定型的“死语言”,可以避免任何民族的偏见),如果用其它语言,要给与拉丁化处理,否则命名无效。例如:Litchi(荔枝)来源于汉语。 按照双名法,每个种的名称由两个单词和命名人名组成,第一个词为该生物所隶属的属的名称(属名),第二个词是种的加词(种加词),最后是命名人名。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学名。这种命名法为双名法。属名采用名词主格形式,种加词采用名词主格(属格)或形容词,若为形容词,则必须与属名在性、数、格保持一致;命名人名采用缩写形式。 例如: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形容词) L. 人参 Panax ginseng (名词主格) C. A. Mey 掌叶复盆子 Rubus chingii (名词属格) Hu 当植物个体在分布、生态或形态上有区别,但又不足以另立为种时,常设种下单位,亚种(subsp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