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感觉器官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视敏度(视力) 指眼睛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以能够识别两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 视角:由光路形成的两个三角形的 对顶角。 五、视神经不同部位损害所产生的 视力障碍与视野缺损 1. 视神经损害 2. 视交叉损害 3. 视束损害 微音器电位特点: 1. 潜伏期极短 ( 0.1 ms) 2. 无不应期 3. 波型同声波 气传导次要途径:鼓膜振动引起鼓室 空气振动,经圆窗膜传至耳蜗。 2.骨传导: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 再引起耳蜗内淋巴振动。 第三节前庭器官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内有位觉感受器 (一)半规管 -壶腹-壶腹嵴-毛细胞 (二) 椭圆囊和球囊-囊斑-毛细胞 壶腹脊 囊斑 1、蜗管 2、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由蜗管下壁的上皮细胞特化形成,主要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构成。 (二)耳蜗微音器电位。 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 其附近结构可记录到一种特殊的电变 化。此电变化的波形和频率与作用于 耳蜗的声波波形和频率相似,此电位 变化被称为微音器电位。 (三)耳蜗的音调定位: 耳蜗是音频分析器,对不同音调的分辨与耳蜗的一定部位有关,称为耳蜗音调定位. 声波频率越低,其基底膜振动幅度最大 的部位越靠近蜗顶;声波频率越高,基 底膜振动最大振幅的部位,越向蜗底部位。 四、声音传向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声音经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至耳蜗。这个途径是引起正常听觉声音传导的主要途径。 声 波 鼓膜 听骨链 卵圆窗 耳蜗 (2) 骨传导 (1) 空气传导* 中耳空气 圆窗 颅 骨 外耳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四)听觉中枢:颞上回和颞横回 听觉的传导束到大脑皮层的投射是 双侧性的,即一侧皮层的听觉代表区与双 侧耳蜗感受器功能有关. ? 二、前庭器:内有位觉感受器 1.前庭:球囊和椭圆囊 它是头部位置变动或直线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球囊适宜刺激是头部垂直方向的直线变速运动 ,如坐电梯。而椭圆囊宜刺激是头部水平方向 的直线变速运动,如坐车。 2.半规管 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第四节嗅觉与味觉器官 一、嗅觉 七种基本气味:樟脑味、麝香味、花草味、乙醚味 薄荷味、辛辣味、腐腥味。 二、味觉 四种基本味道:酸、甜、苦、咸。 :G蛋白介导 甜 酸、咸 :化学门控通道 苦 :两者兼有 甜 咸 咸 酸 苦 酸 ?????????????????????????????????????????????? 图9-19 由短声刺激引起的微音器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 AB(物的大小) Bn(物体到节点的距离) ab(像的大小) nb(从节点到象的距离) == 简约眼 简约眼 单位 mm 1.0 5米远处观察 0.1 0.2 0.3 0.4 1.0 1.2 视力表 1.5mm 7.5mm 像= 1.5×15 5000 0.0045mm * 第四章 感觉器官 (一)眼球壁 1.外膜:前1/6角膜、后5/6为巩膜 2.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第一节 视觉器官 一、眼球的构造 1.内膜:即视网膜。视网膜后部有一 圆形隆起,称视神经盘,由视网膜节细 胞的轴突在此汇集穿出眼球壁而成,此 处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在视神 经盘颞侧稍下方有一黄色区域称黄斑 ,其中央凹陷,称中央凹。 (二)眼球的内容物 1.房水:由睫状体产生 2.晶状体:晶状体浑浊,称白内障 3.玻璃体 二、眼的调节 1、晶状体的调节 视网膜上模糊物像 ? 大脑皮质视觉中枢?中脑动眼神经副交感核团 ?副交感节前纤维 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 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驰?晶状体变凸?折光力增强 ?使辐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的最大调节力: 近点:经最大调节才能看清物体离眼的最近距离。 10 岁 8.6 cm 20 岁 10.4 cm 60 岁 83.3 cm 当视近物时,在晶体调节的同时还伴随瞳孔缩小。这种反应可减少眼的球面像差;使视网膜形成的物像更清晰,称为瞳孔近反射或称瞳孔调节反射。 2、瞳孔的调节 瞳孔对光反射: (1) 瞳孔的大小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弱光下瞳孔散大,强光下瞳孔缩小。 (2) 意义: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 网膜不致因光量过强而受到损害。 3、视轴汇合 视近物时会发生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现象,称为视轴汇合。 这种反射过程可以使物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