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节病讲稿2005-6汇编.
结节病(Sarcoidosis) 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 代华平 一、背景 结节病年鉴 1877:Hutchinson(英国)首例结节病。 1899:Boeck (挪威),“皮肤多发性良性肉瘤-multiple benign sarcoid of skin”, Sarcoidosis 来自于sarcoid。 1917:Schaumann(瑞典),注意到了结节病的多系统损害 1941 (Kveim),1961(Siltzbach):Kveim-Siltzbach试验 1946:L?fgren, L?fgren‘s综合征 1951-1952(Sones, Siltzbach):初次用激素治疗结节病 1958: Wurm 等:结节病的影象学分期 70年代中期—:BAL/TBLB,ACE,免疫,CT/HRCT,流行病学 国际会议与组织: 1958:1st结节病国际会议(伦敦),每3年一次 1963:结节病国际委员会建成 1984:Gianfranco Rizzato始在米兰主办结节病杂志 1987:WASOG(米兰),两年一次。 结节病是不明原因的多系统的肉芽肿性疾病,最常累及的器官是肺和机体的淋巴系统。 1999: ATS/ERS/WASOG 结节病是不明原因的多系统的肉芽肿性疾病,常发生于中青年人,主要表现两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部渗出、眼部和皮肤病变,肝、脾、淋巴结、唾液腺、心脏、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和其他器官也可以累及。最常累及的脏器是肺和机体的淋巴系统。 二.流行病学 发病年龄:40岁,高峰20-29岁,但是在斯堪的那维亚、德国和日本女性有第2个高峰 50岁。 性别:女性发病稍高于男性。 结节病发病的地区和种族差异 寒冷热带,黑人白人,欧洲北美南美亚非洲 结节病家族聚集性 ACCESS study(AJRCCM 2001;164-1885) 736例结节病病例 Black 44%, White 53% (以前B/W 4:1) Female 64%, male 36% 40yr 46%,≧40yr 54% 眼、神经系统累及、结节红斑:FM 高钙血症: MF,more≧40yr African-Am:皮肤、肝、眼、淋巴结、骨髓 脏器累及与种族、性别和年龄有关 地区 发病率x 10-5 家族受累比例 瑞典 64 丹麦 53 挪威 27 德国 43 爱尔兰 40 2.4(兄弟姐妹) 英国 20 北美白人 3 5 美籍黑人 47 19 亚洲人(日本)1.6-25.6(60-80年代),目前患病人数 1.3 万 韩国 0.13 中国 文献报告3324例次 结节病临床表现和严重性的种族差异 种族或地区 表现形式 严重程度 黑人 多较重 白人 多无症状 美国黑人 慢性眼色素层炎多见 波多黎各人 冻疮样狼疮多见 欧洲人 结节性红斑多见 黑人和日本人 结节性红斑少见 日本人 心脏和眼部受累常见 死亡率: 1-5% 死因: 日本:心肌受累, 其它地区 :呼吸衰竭 结节病的家庭聚集性 发病率:人群 0.04 %,兄弟姐妹0.3-1.5% ACCESS study(AJRCCM 2001;164-2085) 706例结节病病例对照研究 结节病患者直系亲属发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兄弟姐妹OR:5.8,父母OR 3.8 (一)遗传因素 保护性? HLA-types DR1 DR4 易感性? HLA-types DR3 DR17 DR18 DR8, DR9 (一)遗传因素 预后好 HLA-types B8 DR3 DR17 慢性病 HLA-types B13 BW15 DR14 DR15 DR16 (二)环境因素 1. 感染 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柯萨奇B病毒、CMV) 伯氏疏螺旋体 (Borrelia burgdorferi, BB) 痤疮丙酸杆菌,痤疮棒状杆菌 结核和其他分枝杆菌 组织胞浆菌 肺炎衣原体 (二)环境因素 2.理化因素 无机物:铝、铅、滑石粉 有机物:松鼠花粉、黏土 铍引起铍病——职业病 (三)免疫学机制 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