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刑政与王霸兼采荀子的制度思想与管理方法.PDF

礼乐刑政与王霸兼采荀子的制度思想与管理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礼乐刑政与王霸兼采荀子的制度思想与管理方法

第二章 礼乐刑政与王霸兼采:荀子的制度思想与管理方法 第二章 礼乐刑政与王霸兼采: 荀子的制度思想与管理方法 业师吴根友教授指出,传统知识与学问是以“ 治道” 为中心 的。①如司马谈所说,诸子“皆务为治者” ,周秦诸子“治道” 的核心 内容,即是庄子说的“ 内圣外王之道”。内圣是属于道德哲学的, 外王是属于政治哲学的。虽然诸子的思想是“ 内圣” 与“ 外王” 相 兼,但也都有所偏重。或重内圣之学而发展出体系严整的道德哲 学,如孔子、孟子主张的仁政,就是以修身为本,要正心,要诚 意,达致反身而诚,成为道德至尚的圣人,仁民而爱物,再推己 及人以至于天下,如此为政以德,天下之人便如众星拱北辰般拥 戴,从而实现王道政治、世界大同。或重外王之学而建立一套完 善严密的社会管理学,如法家主张的法术,乃试图通过外在的客 观性的法律制度,把天下国家纳入秩序井然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之中,以实现王霸政治而统一六国。当然,孔子也重视外在性的 礼乐制度的建设,然而孔子的礼乐制度承载了更多的道德内涵, 体现出“德治” 的特性。法家虽然批评儒墨,且在某种程度上继承 并改造了道家对作为圣人的道德标准而提出的无为、无欲思想, 但毕竟这一道德的要求远没有法治意味浓厚。 在德治与法治之间进行调和与折中的思想家是荀子。换言 之,荀子的思想是礼乐刑政与王治霸道并兼融合的。作为一位承 ① 吴根友 :《传统学问(知识)分类体系的演变与当代“ 国学” 一 2012 4 级学科建设问题初探》,《学海》 年第 期。 荀子社会管理思想研究 前启后的思想家,荀子既发挥了先秦儒家的礼乐思想,也接受了 道家、法家充满客观实在性的道治与法治的精神,把礼义从道德 的内圣之道改造为制度性的外王之学。如李泽厚指出的:“ 如果 说,孟子对孔学的发扬主要在‘ 内圣’ ,那么荀子则主要在‘ 外王’ (说‘主要’ ,是因为孟也有‘外王’ 的一面,而荀也有‘ 内圣’ 的一面)。 ‘外王’ 比‘ 内圣’ 有更为充分的现实实践品格,也是更为基础的方 面… …在荀子所有的思想观念中,最重要最突出的便是上述这 点:即追溯‘礼’ 的起源及其服务于人群秩序的需要,从而认为人 必须努力学习,自觉地用社会的规范法度来约束和改造自己,利 用和支配自然。” ①如果说,荀子的礼学表现出更多的外王性质, 其“乐论”则纯粹是儒家内圣之学的发扬。而礼论与乐论是荀子管 理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二重奏,并且,荀子把内圣与外王之道很 好地结合在礼乐之中,试图由此开出王治与霸道兼用的政治格 局,从而实现混同六合、统一列国的目标。 因此,荀子的思想体系是折中型的,折中于儒、道、法,而 以儒家为依归,可谓周秦轴心文明的一大总结。在第一章中,我 们探讨了荀子的“ 明分使群” 的社会建构观念和“群居和一” 的社会 组织观念,这主要是从社会分工、社会活动和社会职责等方面来 立论,揭示“贵群”“ 为群” 而重视群体价值和个体价值的重要性。同 时,我们知道,“群” 是一个社会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国家性的概 念,从小的社群到全体民族所结成的国家,这是“ 群” 的应然范 围。荀子的“贵群” 思想,就是企图建立和谐的社群,然后扩而充 之,以至于国家和天下。上文也提到,社会管理中的“群” 的分与 ① 李泽厚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年,第 115- 116 页。 第二章 礼乐刑政与王霸兼采:荀子的制度思想与管理方法 合是按照礼义的内涵来制定的,礼是“ 群分” 的指导性原则。因 而,本章在前一章所论述的社会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上,再来探 讨荀子的社会管理思想在国家机制层面的基本表现和制度形式, 即其具体应用,重点考察的是荀子的礼乐刑政思想,由此探究其 王治霸道兼采,即内圣与外王融通的特性,以揭示荀子的制度思 想与管理方法及其现代性启示。 第一节 礼乐刑政的制度思想 王安石曾说:“ 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 自以为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 ①宋儒渐渐地转 向内圣的道德哲学后,便把礼乐刑政判作外在性的政治管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