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述宋词必修四第二单元
柳永苏轼等对宋词的贡献 这里所选的四位作家中,柳永和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李清照兼跨两宋,辛弃疾则主要是生活于南宋,这些作家的创作时间跨度大约有二百年。按照传统的提法,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辛弃疾则是豪放派的代表。 柳永 柳永擅长以纤细婉丽之笔写离别相思、男欢女爱,但他常常能把自己羁旅行役的生活经历和仕途蹭蹬的情感体验纳入词中,这比那些假借女人之口的“代言体”作品要真率得多。而且他知音晓律,其词韵律谐婉,俚俗自然,深受下层群众喜爱。他大力创制和写作长调,为宋词拓宽了艺术表现的天地。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1)大力发展词体,运用新调,改变了小令独统天下的格局,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旧曲新翻:根据仍旧流行于市井间的唐五代宫廷和教坊旧曲,翻新为词调 改造小令:扩展为慢词,从短章铺衍为长篇 自创新调 (2)在表现手法上,对慢词创作有开创之功。 采用赋体,曲尽形容 讲究章法结构,层次分明 点染式的描写 (3)以词表现都市生活,运用民间俗语、口语,表现以俗为美的审美情趣。 描绘都市生活和市井风情 塑造及时行乐的都市才子形象 4.柳永的文化意义及词史意义 柳永成为市井浪子的代言,多次出现在戏曲作品中。 对宋词发展影响深远:在发展慢词、创用新调、注重章法、开拓题材、铺叙描写、择选意象等反方面启示苏轼;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脱胎于柳词。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才学卓越的女作家。她屡经家国之难,她的作品,反映了她实际的生活变化、真切的心灵感受。她作词善于创意出新,造语奇妙,化俗为雅。 苏轼 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的诗、文大家,也是词的革新与解放的高手。他的词是高度个性化的,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束缚、题材范围、格律规范和语言习惯,用词来抒情、记事、写景、议论、怀古、悼亡和寄人,被称作是“无事不可入”。他自觉地想在创作上区别于柳词,而另立别调。他作词屏弃了裁红剪翠,坦言自我,自然地形成了一种疏朗、刚健的独特风格。 1.从理论上提升词品 苏轼的词学主张: 微词婉转,盖诗之裔,诗词自是一家 2.写士大夫的人生抱负、豪情壮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苏轼将传统的代言闺情,一跃成为士大夫自言其志,突破了传统的“词为艳科”的范围,提升了词品。 3.写旷达的人生哲思 写自己面对自然,感怀今昔,表达人生哲理,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 《水调歌头》上片主要叙述自己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带有人生哲学的意味 《定风波》从日常小事出发,寄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曲笔胸臆 4.开拓雄奇苍茫的词境 《念奴娇》上片吟赤壁,下片怀周瑜,歌咏江山之胜、英雄之业、词人之志,境界雄奇壮阔,在苏轼之前还未成功地体现过 。 王十朋《游东坡十一绝》:再闰黄州正坐诗,诗因迁谪更瑰奇。读公赤壁词并赋,如见周郎破贼时。 5.“雅化”婉约词风 《水龙吟》可见苏轼词笔文雅 咏花的同时也似乎描摹了一位闺中少妇的形象 巧妙化用唐人诗句 6.苏词的意义与地位 元好问: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遗山自题乐府引》 王灼: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碧鸡漫志》卷二 1)开拓了词的题材 刘熙载:(东坡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 2)提供了新的风格和美感 胡寅: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酒边词跋》 3)提高了“词品”,抬高了“词体” 辛弃疾 辛弃疾“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但一世坎坷,在政治上遭受排挤。他因报国无路而悲愤不平,所以把词当成了抒发抑郁不平之气的工具。辛弃疾的“壮词”中始终洋溢着一派爱国激情,蕴蓄着对投降派和世俗小人的鄙视与仇恨。辛词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用典,他以大量的、连续的典故构成了一种“博喻”,借古人、古事去揭露、抨击和讽刺现实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悲痛与愤怒,形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评论者总是将苏、辛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