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dward Jenner,1749~1823)首创用牛痘预防天花,为预防医学开辟了广阔途径。 首先实验证明有机物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而酒类变质是因污染了杂菌所致。他提出了胚种学说,并认为传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自此,微生物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成功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 创建了巴氏消毒法 消毒牛奶、酒类 (Louis Pasteur,1822~1895) 巴斯德 巴斯德与自然发生学说的破灭-曲颈瓶试验 食品——放置一段时间——腐败——镜下发现细菌 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 两种说法 细菌从空气中进入食品 细菌是自然发生的——是从非生命或死的物质中自然发生 * 1)首先实验证明有机物质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而酒类变质是因污染了杂菌所致,从而推翻了当时盛行的“自然发生说”。 2)巴氏消毒法 3)成功研制了炭疽、鸡霍乱疫苗、狂犬病 减毒活疫苗。 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 ▲郭霍(德国)Robert Koch ( 1843-1910) 创立固体培养基,建立了微生物纯培养方法。 创立细菌染色方法及实验动物感染法 发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结核杆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 提出著名的郭霍法则(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是某一疾病的病原菌的基本原则) * 郭 霍 法 则(Koch’s postulates,1884): 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中不存在; 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 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 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该病原菌纯培养。 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 * ▲病毒学的发展 伊凡诺夫斯基(俄国 )证明烟草花叶病病原体是病毒(1892)。 斯坦利(美国)首次分离并提纯了烟草花叶病病毒。 许多动物、植物、细菌、人类病毒相继发现。人类传染病中约80%由病毒引起。 * 李斯特 Joseph Lister (1827~1912) 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创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以防止术后感染,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奠定了基础。 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 * 伊凡诺夫斯基 烟草花叶病毒( 1892) 里 德 黄热病病毒(1901) 特沃特 噬菌体(1915) 重要微生物的发现者 * 英国科学家—琴纳 Edward Jenner (1749~1823) 创立用牛痘预防 天花。 * 抗生素与化学药物的发现与应用 1910年 化学药物首先研制成功,开创治疗微生物疾病的时代 1929年 Fleming发现青霉素,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弗来明发现青霉素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 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机遇只青睐那些孜孜不倦的攀登者! * 英国科学家—弗莱明(Fleming) 发现青霉素(1929) 钱 恩 弗洛里 弗莱明 * 青霉素的发现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免疫学的形成、发展和独立 新病原体的发现 病原微生物学检测手段现代化 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目前微生物所致疾病面临的主要问题 A 传统传染病重新出现 原来已控制的疾病由于微生物的变异、人类社会行为的改变使疾病重新出现:梅毒、淋病、结核 B 耐药菌株的出现 C 新的病原菌不断出现,造成新的传染病 病原微生物仍在严重影响为类健康,控制和消除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任重而道远! * 动物病毒:人类病毒(300余种)、脊椎动物病毒(931种)、昆虫病毒(1671种) 植物病毒:600余种;真菌病毒:100余种;细菌病毒:2850余种 * 古细菌:不合成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具有独特的代谢方式,可在极端的条件下生存,,目前尚未发现具有肯定致病性的古细菌。 不足:有些人表面健康,实为带菌者;有些病原体还未能人工培养,有些尚未发现有易感动物,除了病原学诊断尚可通过血清学、分子生物学鉴定 1915年英国人陶尔德(Twort)在培养葡萄球菌时,发现菌落上出现透明斑。用接种针接触透明斑后,再向另一菌落上接触,不久接触的部分又出现透明斑。1917年在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工作的加拿大籍微生物学家第赫兰尔(d′Herelle)也观察到痢疾杆菌的新鲜液体培养物能被加入的某种污水的无细菌滤液所溶解,混浊的培养物变清。若将此澄清液再行过滤,并加到另一敏感菌株的新鲜培养物中,结果同样变清。以上现象被称为陶尔德—第赫兰尔 (Twort—d‘Herelle)现象。第赫兰尔将该溶菌因子命名为噬菌体。 1796年5月14日,詹姆斯.菲普斯,萨拉.内尔姆斯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恢复生态学定义和历史.ppt VIP
- (北师大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秋季开学第一课.pptx VIP
- 01隧道超前大管棚施工.doc VIP
- 2024年中银香港分析报告:深耕本土展望东盟,全球产业布局重塑受益企业.pdf VIP
- 饮食营养与卫生.ppt VIP
- 教学课件 西方文化概论--曹顺庆.ppt
- 黑布林英语阅读初一9《寻找安乐窝》译文.doc
- (高清版)B-T 17465.1-2022 家用和类似用途器具耦合器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VIP
-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课件(共15张PPT+视频)(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技术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