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经济现状和发展的制度条件-.ppt

中国互联网经济现状和发展的制度条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互联网经济现状和发展的制度条件-

99-11-15 CHINA‘S INTERNET POLICY FORUM, CCER AT PEKING UNIVERSITY 中国互联网经济 现状和发展的制度条件 要点 一、经济体制与通讯模式 二、中国互联网: 统计和预测 三、互联网和互联网经济 四、创新空间:两个案例 福州陈氏兄弟IP电话案 ISP和ICP的外资禁入案 五、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制度条件 一、经济体制与通讯模式 计划经济 中央集中决策和集中处理信息 纵向等级制的信息收集和传递 极低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极低的通讯需求 市场经济 分散决策和分散处理信息 网络式的信息收集和传递 较高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迅速增长的通讯需求 二、中国互联网: 统计和预测 我国还处在互联网发展的起点阶段,1998年末,全国互联网用户210万,上网计算机75万台,全部互联网收入(主要是接入和网上广告)估计仅为4亿美元。 但是,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成长最迅速的经济领域。 三、互联网和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新的通讯方式 新的交易方式 新的基础实施 改组全部传统产业 互联网对传统通信、媒体、娱乐、商业、教育、医疗、科学研究等产业的影响 互联网经济 四、互联网经济的两个案例 发展互联网经济面临得突出问题 需要新的法治规范来界定商业行为 对传统商务模式构成市场竞争压力 新技术可能性和新市场机会既可能被新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滥用,也可能遭到传统模式既得利益集团的压制 两个案例:1、福州IP电话 2、ISP和ICP的外资禁入 五、发展互联网的制度条件 法治和法治精神 降低体制性和政策性风险 程序合理性高于本质合理性 法治国家和行政部门的依法行政 普遍性原则还是追逐特别待遇 商人世界的行动原则 制度、预期、行为和经济增长 互联网经济与“启动内需” 人与自然 人是大自然自组织演化的产物; 人一旦产生出来,就出现人和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由人组成的社会关系和发展,也影响着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 一 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1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人不能离开自然界 人能能动地改变自然界 2 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 人从自然的仆人转变为自然的“主人” 蒙昧时期,自然是巨大而神秘的异己力量; 中世纪,自然是上帝给人类造出来的,可以被人类认识并利用; 科学建立以后,科学技术运用于社会生产过程,人的力量空前增大; 目前,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处于新的变化阶段; 3自然的分化: 天然自然:包括在空间上人类目前尚未观测到和未被了解的领域; 人化自然:为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感知其信息的那部分自然界; 人工自然:即人类所利用、控制、改造、创造或“再生产”的自然。 人工自然包括: 对自然的简单控制,如野生动物保护区; 改变天然自然的某些形态,野生动物的驯化; 创造天然自然中完全没有的事物。 1传统发展观带来的误区 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发展问题。人们总是把发展片面理解为科学技术的发达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这种传统工业文明发展观存在着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忽视环境、资源、生态等自然系统方面的承载力。 其二,没有考虑自然成本。 其三,缺乏整体协调观念。 2传统发展观引发的环境问题:工业文明的代价 1工业文明的代价即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以至健康和生命造成危害的问题。 环境质量的恶化经历了环境污染发生期、加剧期和泛滥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环境污染发生期。废气、废水、废渣的污染,以及煤烟尘、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 20世纪初到40年代是环境污染的加剧期。以石油为基础的燃料和化学用品的应用。光化学烟雾。 20世纪50年代之后,是环境污染的泛滥期。放射性、农药等新的污染源出现。 3 造成传统发展观负面作用的根源 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 多种社会因素的作用; 4 科学万能论 科学万能论出自近代机械论世界观勃兴时期对科学技术无限信赖的唯科学主义思潮。它认为人类在征服,改造自然方面,原则上没有科学技术解决不了的难题。 三 从人类中心转向生态中心 1 环境保护 悲观主义:罗马俱乐部提出零增长 乐观主义:托夫勒认为通过技术进步而持续增长; 环境保护运动的发起:卡森《寂静的春天》 2 当代生态运动中的反科学倾向: 科学技术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的价值目标的中介性手段,使得科学技术具有双重属性,既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又要受到文化价值观和人的目的的规范。 3生态价值观确立的合理性 (1)是科学技术造成了人的生存困境吗? 造成人类生存困境的根源不是科学技术,而在于支配着科学技术运用的价值观,本质上是价值观危机。 (2)关于对自然进行控制的观念: 控制自然的任务应当理解为把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