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VIP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17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文科) 命题人:潘小华 审题人:杨志龙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苏州古典园林素有“不出城廊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艺术境界,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苏州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 万物皆备于我 B.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 从天而颂之,孰与知天命而用之 2.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 “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兼相爱、交相利”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3.“雾霾”在中国古代也有多次记载。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曾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亲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以期感动上苍。乾隆应对“霾灾”的做法受哪位思想家思想的影响?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4.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知画者有不知。”对应苏东坡论画思想的认识论 A.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知行合一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A. 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 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 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6.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苏格拉底认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这反映了他 A. 推崇思想自由 B. 提倡有教无类 C. 崇尚“知识即美德” D. 主张“认识你自己” 7.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 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D.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8.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 A. 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 B. 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 C. 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 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 9.有学名认为,16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直面的课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一是形成秩序的能力不再为士大夫独有,而是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一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二是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据此可知,这些知识分子 A. 主张挽救瓦解的社会结构 B. 质疑理学构建的纲纪伦常 C. 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 D. 萌生否定君主专制的思想 10.《尚书》等古代典籍中说天子享受驾六待遇,而《周礼》等则认为天子坐车是“驾四”。对此,史学家一直有争论。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可见 A. 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 B. 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 C. 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周礼》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11.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A. 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B. 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 C. 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 D. 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 12.下表列出了19、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上有重大意义的实验发现 年代 人物 贡献 年代 人物 贡献 1895 伦琴 发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