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学习中的一些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理念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新课程理念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1.新一轮(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启动新课程改革的原因 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培养具有 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 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 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 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基础教育的现状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 历史重任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 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窒息了人 的自由精神,扼杀了人的创新性。第二,传统的应 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3.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 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 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4.如何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 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 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 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 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 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新课程的学生观:应该如何看待学生 新课程对于学生的看法坚持以下三个要 点。第一,必要的统一性、规范性;第二, 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三, 学生具有“未完成性”或发展性。 6.新课程的发展观:全面发展 强调各科的课程标准都必须从“知识与 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 7.新课程的知识观:学会探究 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8.新课程的课程观 :走进生活 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价值是促 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 种课程资源。 9.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 首先,课程类型单一。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据绝 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分科课程占据绝对 主导地位,而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必修课程占据绝对主 导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 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开发。其次,学校课程 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语文、数学等科目所占的 比重过高,挤占了其他学科的时间。 10.新课程结构进行了哪些调整 针对现行课程类型结构单一的状况,在新的学校课程 结构中设计了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经验课程,与分科课程 相对应的综合课程,与必修课程相对应的选修课程,并为 开发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 的空间。针对现行课程结构中科目比例失衡的状况,对其 他传统优势科目所占的比重进行了适当的下调。同时,将 下调后积累下来的课时量分配给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校 本课程。 11.课程类型调整的意义 实现学校课程类型的多样化, 全面实现课 程价值。多种课程类型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学 生的全面发展,这将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学生 过分追求学业高分、综合素养低、主动学习能 力弱的状况提供有利条件。 12.科目比重调整的意义 学校课程体系中具体科目比重关系的调整折 射出我国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即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收集 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分析与解决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