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聋诊疗新进展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突聋诊疗新进展 课件

突聋诊疗新进展 突聋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法:全身给药和局部给药。 非药物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法(全身给药)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血液流变学治疗 扩张血管药物 离子治疗 降低内淋巴体积 抗氧化剂 抑制血栓凝聚 药物治疗方法(全身给药) 降低纤维蛋白原的药物治疗 高压氧治疗 抗病毒治疗 NMDA-受体佶抗剂 其它:抗凝药、中药制剂、镁。 药物治疗方法(局部) 主要是圆窗给药 皮质类固醇激素:甲强龙、地塞米松等 非药物治疗 用体外电泳法降低纤维蛋白原 磁刺激疗法 电刺激疗法 声刺激疗法 耳鸣的行为医学疗法 听觉训练和音乐疗法 手术治疗:窗膜破裂 突聋的治疗原则 皮质类固醇激素 血液流变学治疗(不同于扩张血管治疗); 离子治疗; 减轻内耳积水; 抗氧化剂; 抑制血小板凝集, 用体外电泳的方法降低纤维蛋白原; 高压氧仓 突聋方面的研究 多数是前瞻性随机治疗比较研究和所谓的“Add-on”研究,安慰剂对照研究很少。研究方法和结果有很大差异。多数研究不符合1996年首次提出的“改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的联合-申明书”以及2001年的补充修正的条件。临床研究经常缺乏比如随机前的筛选条件、随机方法的选择、中止研究的情况、以及随访率、结果的置信区间等。因此很难判断结果的说服力和可靠性。 研究方法 安慰剂的治疗作用 安慰剂的作用 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1997年上海) 定义: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诊断依据: 1、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或重度。 2、病因不明。 3、可伴耳鸣。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5、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疗效评定 1、痊愈: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 2、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 3、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 4、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 德国突聋诊疗指南 Leitlinie: “H?rsturz” HNO Informationen 2004 Dec 4:302~08 德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包括德国、瑞士、奥地利等20位教授讨论的决议) U. Ganzer教授执笔 前言 突聋大多数临床研究是按照牛津中心的医疗标准(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进行的,但是这个标准相对较低。在Cochrane Internation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中提出的前瞻性随机研究,有一部分用安慰剂作对照,一部分是双盲研究,尽管证据的可信程度高,但是并不适合普遍用于诊断和/或治疗,因为每一项研究都有不同的结果。 突聋的定义 没有明显的原因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一般多为单侧不同程度的感音性聋,可以伴有耳鸣或眩晕。 一般单侧发病,个别情况下可以双侧发病。 流行病学 没有特别明确的关于特发性突聋的流行病学报告。根据个别的文献报告,日本每年的新增突聋发病率为8~13/10万人;美国大约为11/10万人,奥地利和德国达到20/10万人。从全世界来看发病率在5~20/10万人左右。推算北京每年约有1000~2000人发病。 好发年龄为50岁,50岁以后的发病率有下降趋势。男女没有显著性差异,儿童罕见。 发病机制与病因 供血障碍(血管调节功能障碍,如血管痉挛;血管内皮肿胀;血液流变学的障碍等)。 毛细胞离子通道障碍伴细胞功能障碍。 神经突触病变引起神经介质的功能障碍。 传出调控失常。 血管纹细胞的离子通道病变引起内淋巴电解质异常,有时出现膜迷路积水。 炎性病变(如内淋巴囊炎)。 不明原因的病理生化和病理生理改变。 原发症状(按照其出现的频率) 突然发生的主观听力下降(但是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以及频率不同,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听力下降的感觉) 耳鸣 耳闷涨感 眩晕 听觉过敏或重听 耳廓周围异样感觉,感觉异常 继发症状 恐惧感 不适当的疾病评价控制 其它的心理躯体影响 分型 高频听力下降型 低频听力下降型 中频听力下降型 全频(平坦型)听力下降型 全聋以及接近全聋的极重度聋 其它类型 高频听力下降型 高频区域听阈斜形或陡降形下降的原因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不同,可能是外毛细胞(最多造成约50dB听力下降)或者内毛细胞(至少60dB听力下降)。 低频听力下降型 临床以及动物实验表明,低频听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膜迷路积水。同样可能出现螺旋韧带的局部供血障碍,组织缺氧损伤以及电解质-内环境稳定性的障碍。 全频听力下降型(平坦型) 所有频率范围都出现病变,轻度的听力下降,病人也会感觉听力下降的非常明显。病因主要是血管纹的功能障碍和/或耳蜗供应血管血供障碍以及组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