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操作技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肌肉操作技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肌肉注射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神经内科 2014年5月 肌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 疼痛 神经性损伤 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针口渗液 针头堵塞 一 、疼痛预防及处理措施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如穴位按压注射法,可减轻疼痛,按压的穴位为关元俞、太冲等穴位。进行肌肉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尔后常规皮肤消毒,肌肉注射。国外有资料指出注射时如按常规操作,注射器内存少量的空气可减少疼痛。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疼痛预防及处理措施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经过临床试验,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肉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肉注射,能减轻病人的疼痛。 (2)轮换注射部位。 二.神经性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 (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毫无科学根据地选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作肌肉注射。 (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肉注射位置, 神经性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 (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 神经性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害,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 三、局部或全身感染预防及处理 (1)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先用砂轮割锯,再用酒精消毒后掰开安剖,禁用长镊敲打安剖。鉴于玻璃粒、棉花纤维主要在安剖颈口和瓶口沉积,注意抽吸药液时不宜将针头直接插入瓶底吸药,禁用注射器针头直接在颈口处吸药。为避免化学药物微粒出现,注射一种药物用一副注射器。 局部或全身感染预防及处理 (2)做好皮肤的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若皮脂污垢堆积,可先用75%乙醇擦净后再消毒。 (3)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 四. 针口渗液的预防及处理 (1)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选择神经少、肌肉较丰富之处。 (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3ml为限,不宜超过5ml。 (3)每次轮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 针口渗液的预防及处理 (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液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具体步骤如下: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拉向一侧。右手持空针,呈90度插入,并固定。小心地以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注射器基部(但不可松开对组织的牵引),再以右手反抽注射器活塞,确定无回血后,缓慢将药液注入,并等10s,让药液散入肌肉,其间仍保持皮肤呈拉紧状态。 针口渗液的预防及处理 拔出针头并松开左手对组织的牵引。不要按摩注射部位,因按摩易使组织受损,告诉病人暂时不要运动或穿紧身衣服。 五、针头堵塞预防及处理 (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粗细合适的针头。 (2)充分将药液摇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 (3)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 (4)如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 针头堵塞预防及处理 (5)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时,可改变进针角度,即由传统的90度改为45度,因为改变进针角度,避开斜面,减少针头斜面与瓶塞的接触面积,减轻阻力。 * * 概念 将少量的药液注入肌肉组 织的方法 目的 (1)给予需在一定时间内 产生药效 ,而不能或不宜 口服的药物 目的 (2)药物不宜或不能作静 脉注射 ,要求比皮下注射 更迅速发生疗效时采用 目的 (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 量较大的药物 一般选肌肉较厚,远离神经、大血管的部位。如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其中常用的部位是臀大肌。 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 最常用的部位:臀大肌 其次: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侧划一水平横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 注射部位 联线法:将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联线,将此线分为三等分,其外上1/3为注射区。 注射部位 臀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