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十七 警惕网络欺诈,防范网络谣言
时政看点1 警惕网络欺诈
材料一 扬子晚报2018年2月3日消息 岁末年初,网络诈骗进入集中多发期。近日,警民联动的网络诈骗信息举报平台猎网发布《2017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7网络诈骗人均损失超1.4万元,而广东、山东、江苏三省被骗举报量排在前三。报告中还列举了诸多新型网骗典型案例,快来看看网上有哪些新坑被发现?你曾经踩过没?数据统计显示,广东(13.1%)、山东(6.8%)、江苏(5.7%)、河南(5.6%)、四川(5.1%)、浙江(5.0%)等省级行政区的被骗用户最多;若按照城市进行划分,北京是举报数量最多的城市,共计879起,其次为深圳广州、上海、成都和重庆等地。
从性别特征来看,男性受害者占总体七成,女性仅占三成,男性受害者要比女性更容易上当受骗,然而从人均损失来看,男性为13175元,女性则较高,为17944元,由此可见女性受害者一旦受骗,更容易受到严重的财产损失。
从被骗网民的年龄上看,90后网络诈骗受害者占总数的43.1%,其次是80后占比为31.6%,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00后年龄的不断增长,其遭遇的网络诈骗也在不断增加,社会经验少、自我保护意识弱的00后逐渐成为骗子们的行骗目标。
材料二 大众网烟台2018年1月30日讯 (记者 张相萍 通讯员 张洁) 随着春节日渐临近,涉及网购诈骗案件尤其多发,其中感恩回馈、低价等诈骗手法,具有较强的迷惑性。近日,烟台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中心民警剖析网购诈骗手法,提醒广大人民群众保持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命题设问】
1.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侵害了受害人的哪些权利?
隐私权、财产所有权、生命健康权。
电信网络诈骗案频发,具有怎样的危害?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泄露公民个人隐私,损害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败坏社会风气,产生信任危机,破坏社会和谐稳定;损害法律权威,有悖依法治国。
3.网络购物欺诈的手段有哪些?
①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欺诈。?
②发布虚假物品信息进行欺诈?。
③利用在线聊天工具进行欺诈。?
4.山东、广东等地发生的这几起学生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导致受害人猝死或自杀。这给我们青少年带来什么警示?
(1)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2)培养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和坚强意志,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
(3)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4)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同侵害行为作斗争。
5.怎样才能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现象?
加快立法,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政府职能部门的问责制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6.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我们中学生该怎么做?
学习和掌握有关安全知识,提高辨别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警惕;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不在不正规的网站购买商品,不轻易透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要求,不贪图便宜;对不法分子提出的汇款请求,一定反复核实,不给对方可乘之机;增强维权意识,当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时,依法维权;发现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积极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等。
时政看点2 防范网络谣言
材料一 2018春节越来越近,网络谣言依旧猖獗。最新的一月“十大谣言”出炉,什么“玩雪伤眼”、“兰州拉面致癌”,你都相信了吗?位居谣言榜首的,是说“本轮流感堪比SARS”。在刚过去的1月份,不少人受到了流感“侵袭”,许多医院的患者数量增长明显,于是网上渐渐流传出许多相关谣言。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专家说,这些都是危言耸听。此外,“养蛙游戏是为测试日本人生育意愿”“玩雪会伤害眼睛”“兰州拉面致癌”“隐形眼镜会使角膜早衰”“局部减脂等于只瘦局部”“久煮火锅汤会让人中毒”“路由器开24小时会释放甲醛”“水煮蛋蛋黄绿了会致癌”等网络谣言则占据了谣言榜单的二到十位。
材料二
【命题设问】
1、如何看待制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
(1)是违法犯罪的行为,没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权,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2)缺少社会公德,违背诚信原则,见利忘义,是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
(3)危害: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污染网络环境;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不利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2.法律严厉制裁散布网络谣言的行为反映了法律的哪一特征和作用?
特征:法律具有强制性,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作用:法律通过规范公民的行为,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3.网络的负面作用是什么?
网络交往对象具有间接性、虚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中化学能源课后微练习苏教版必修2.doc
- 2018届高考生物三轮复习专题4遗传生态真题集训.doc
- 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文答案.doc
-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
-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18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doc
- 陕西省汉中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28课时走进文化生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 2016-2017学年淮安市盱眙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B)含解析.doc
- 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新人教版.doc
- 上海市青浦区2018届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英语试卷(含答案).doc
- 江苏省无锡市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质量监控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
-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数学3月月考试题(含答案)文.doc
- 高中物理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_3.doc
- 2016-2017学年天津市宁河县北师大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牛津7B Unit6 Reading课件(共27张).ppt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统考(二)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doc
-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9讲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ppt
-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中化学氯离子(Cl—)的检验课后微练习苏教版必修1.doc
- 抚州市崇仁XX中学2016年中考数学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最近下载
-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表(人工检验部分).docx VIP
- (高清版)DG∕TJ 08-88-2021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pdf VIP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教材解读Unit5WorkingtheLand课件.ppt VIP
-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S515 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2022电网冰区分布图绘制技术导则.docx VIP
- 初三学生冲刺中考励志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 (正式版)-B 5768.2-202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docx VIP
- 电网冰区分布图(2020年版).docx VIP
- 20J910-3 模块化钢结构房屋建筑构造.docx VIP
- 四年级数学奥数趣味思维训练讲义.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