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市度人才开发目录
上海市2003年度人才开发目录
为了配合本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在十六大精神指导下,利用入世后的良好效应以及上海发展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提高上海的城市能级和国际竞争力,通过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发挥人才优势,加快构筑上海人才高地,着力打造世界城市,特制定《上海市2003年度人才开发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目录》的制定以实用性、指导性为基本原则,立足当年,适度超前。
一、2003年人才开发主要目标
《目录》围绕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开发的总体目标而制定,充分体现本年度人才开发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2003年上海人才开发的总体目标是整体提升人才队伍实力,全面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力争使人才总量达到155万人,并更加注重人才的能力素质培养。以树立大人才观、大人事观和大环境观为先导,加大人才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着重各类精英人才、潜在优秀人才和专门技能人才的开发。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一) 开发领域更新
上海实行科教兴市战略,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急需原创性的科学技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新型产业经济,需要开辟新的科研、建设领域;申博成功还带来了世博经济等新机遇和新项目。这些都是人才开发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二) 开发定位更高
根据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今年上海提出要建立在世界范围内寻觅优秀人才的长效机制,要完成吸引10到20名世界级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或金融、经济、贸易、法律、教育等领域的顶尖人才)来上海工作或为上海服务的任务。这一目标定位,体现了上海人才开发工作在迈向国际化进程中走得更实、定位更高。
(三) 开发视野更宽
人才开发的关注视野将从高层次人才到全社会人才包括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从显人才到潜人才,从人才的学历、职称到能力、素质,从市域范围到长三角、国内外全方位拓展。
二、制定《目录》的依据
(一)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目录》的制定是以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和2003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为根本依据,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目标,着眼于六大支柱产业、两大基础产业、四大新兴产业、都市型产业以及重点建设和发展地区。紧扣年内重点工作: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科技原始性创新,进一步增强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全面提高对外开放规模和水平,继续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在推进城市硬件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加强城市软件建设。
(二)上海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
2003年上海力争要在以下方面有所进展:一是在搞好四大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抓紧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型产业体系;二是加快以三港、两网、一江为重点的十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规划并开始启动东部临港区域的综合开发;三是做好金融集聚、金融创新和金融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四是保持房地产业活跃,促其稳定、健康地发展;五是展开世博会筹备工作,培育整合会展资源、促进旅游业的成长;六是积极开发社区功能,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为争取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上海还将优先发展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电子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等高新技术先导产业;用信息化改造和提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精品钢材及延伸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造船及港口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制造业等优势制造业;发展以研发设计和轻加工为主的科技型、创业型和就业型的都市型工业,形成若干生态产业集群。
以上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向,无疑扩大了人才开发的空间,增强了人才开发的活力,也为《目录》的制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三)上海人才的供需状况
《目录》制定过程中,一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本市人才市场中各类人才的动态供求状况,以及外省市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的专业分布情况;另一方面,还广泛听取、采纳了各产业或行业、各地区及相关用人单位的意见,尽量使《目录》准确地反映今年上海人才需求相对急迫或旺盛的专业、产业或行业等信息。
从目前的情况看,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如高级工程师、金融分析师、保险精算师、财务总监、项目经理、知名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复合型人才广受欢迎,许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倾向于多样和全面,真正懂技术、善管理、精通外语、熟悉国际规则与惯例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日见走俏,很多企业已经或正在把高级技术工人的引进和培养列为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相对来说,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专业人才,如一般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等正趋于饱和。
(四) 上海人才资源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的制定参考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本市人才资源状况的历史资料和人才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