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赏宋代上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法鉴赏 ——宋代上篇 杨锁强 副教授 白玉蟾(1194-1229) 南宋道人,原名葛长庚,字以阅,号繽庵、海琼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闽清县。出生于海南岛琼州,后来母亲改嫁,继为白氏子,遂易名白玉蟾,字象甫,号海南,又号琼山道人。幼天资聪敏颖异,七岁能诵九经,十二岁举童子笠。再后则遇泥妨真人陈翠虚,携入罗浮,凡九年始得其道。遍游江南名山胜地。宋宁宗嘉定间,诏征赴阙,召对称旨,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命馆太乙宫,一日,不知所往。平生“蓬头跣足,一衲弊甚”,然神清气爽。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称其入水不濡,逢兵不害。白玉蟾博洽群书,能诗善赋,工书擅画。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酒兴即席挥毫,所作篆、隶、草书,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亦源于白氏。著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等书。   中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有文化修养、多才多艺、技法高超的释道僧人,如隋智永、唐怀素等,他们以其精熟的技巧和殊异的情趣,创造了大量作品,而这些作品往往抒其怀抱,蕴含哲理,具有较深的艺术内涵和欣赏价值。白玉蟾便是一位很有才华和个性的道人书法家、画家。学问宏富,道行高深,自然笔法超然不俗,非同凡响。 《四言诗帖》 行书仙庐峰六咏卷 行书仙庐峰六咏卷 上海博物馆藏 足轩铭卷 足轩铭卷 纸本,手卷,纵32.5cm,横81.5cm,草书,22行,195字。 释文: 寄题足轩。奉似吾友周长高士,紫清白玉蟾。一丘一壑志愿足,始缝掖时文史足。不肯桒行礼自足,指此鉴心信知足。老氏宁馨一夔足,静观平生万事足,何必封侯万然后足。有人冷笑招不足,护元气如护手足。拟待登天欠两足,使子果然功行足。为须司命来是足,莫学射王无厌足。羞使瞿昙福慧足,极国阎王伊多足。仙人自合断鳌足,更施所养补未足。如彼江上一犁足,亦如人国兵食足。所谓平生万事足,宝庆丙戌万事足。乃见止□此神足,道无死生无不足,是以此轩名曰足。 本幅钤项元汴、耿嘉祚、安岐、乾隆内府、永瑆、奕绘、吴湖帆等诸鉴藏印。卷后元虞集,明项元汴,清永星、守虚子、绵亿、崇恩,近代吴湖帆、潘静淑题跋。署年款“宝庆丙戌”,为宝庆二年(1226年),白玉蟾时年33岁。 此件书法笔势清劲爽健,用意超凡脱俗,有晋人风度,为名家精品,世所罕见。 清顾复《平生壮观》、安岐《墨缘汇观》等书著录。 足轩铭卷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 《扈从帖》纸本 北京故宫博物院 洛阳桥石碑 洛阳桥石碑.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在泉州洛江区桥南村与惠安县洛阳镇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是我国第一座海港梁式大石桥。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6年)泉州郡守蔡襄主持兴建。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南有忠惠祠,为纪念蔡襄造桥功绩而建。祠内有一文两方石碑,是蔡襄撰文书写的,文简义精,书法遒丽,工刻细致,世称三绝。该文原露天崖刻于岸左,宣和间(1119-1125年)由在泉州任市舶司后为知州的蔡襄曾孙蔡桓拓本重刻立于祠内。 洛阳桥石碑 茶录 尺牍1 尺牍1 行楷书持书帖页 纸本 纵27.2厘米 横57.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系蔡襄致友人的一通尺牍,内容谈到自己当时身体状况欠佳。因知是其至和三年(1056)初知福州所作,作者时年四十五岁。 钤有知颐印记、颐,安歧诸朱文印记。 尺牍2 尺牍2 册 纸 行楷书 24.7 x 27.1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蔡襄书写的尺牍,又名澄心堂帖。宋代士大夫讲究生活品味,对于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写此一信札,便是为了委托他人代为制作、或是搜寻纸中名品-“澄心堂”纸。“澄心堂”纸源自五代南唐,据说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在北宋就已经是相当珍贵、难求的名纸了。这幅书迹的纸质缜密光洁,很可能就是蔡襄用来作为「澄心堂」纸的样本。   精致的纸质,配上蔡襄秀致而庄重的墨迹,使得这幅“澄心堂”帖格外显得清丽动人。全文以行楷写成,结体端正略扁,字距行间宽紧合适,一笔一画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时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尺牍2 尺牍9 楷书告身帖跋 蔡 京(1047-1126) 字元长,仙游(今福建仙游)人。 熙宁进士,官至太郎,是历史有名的权奸。精工书法,尤擅行书。《听琴图》是宋徽宗赵佶的画作,蔡京深得他的宠信,所以在他的绘画作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