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学习-邵阳医专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该课程的学习能使药学专业的学生以药学相关的微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其他有关药学知识打下基础。
讲授 实验/见习等 指导性自学 第一免疫学 0.5 第二 1.5 第三 2 第四 第五 1 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 第七章免疫器官及其主要作用 1 第八章适应性免疫的组成细胞 2 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1 第十章适应性免疫应答 2 第十一章固有免疫应答 2 第十二章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1 第十三章超敏反应 3 第十四章免疫学防治 1 第十五章免疫学检测 1 2 第十六章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0.5 第十七章细菌的生物学性状 3.5 4 第十八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2 第十九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2 第二十章消毒与灭菌 2 2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见习等 指导性自学 第二十一章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2 第二十二章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 1 第二十三章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 1 第二十四章致病性球菌 2 1 第二十五章肠道杆菌 2 1 第二十六章弧菌属与弯曲菌 自学 第二十七章厌氧性细菌 2 第二十八章分枝杆菌属 1 第二十九章其他致病性细菌 1 2 第三十章呼吸道病毒 1 第三十一章肠道病毒 1 第三十二章肝炎病毒 2 第三十三章疱疹病毒 0.5 第三十四章逆转录病毒 0.5 第三十五章其他病毒 1 第三十六章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 第三十七章真菌 2 小 计 合 计 (三)学习参考资料
1、参考书教材:
(作者),《免疫学微生物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
贾文详,《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2月,第1版
概论 医学免疫学概论
【掌握】现代免疫的概念和三大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与构成因素。
【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
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其发展简史.微生物的概念和种类,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我国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现状.免疫的概念及三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免疫功能的获得方式: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掌握】抗原的概念,完全抗原,半抗原,决定抗原物质的条件,抗原决定簇的概念。
【熟悉】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了解】免疫佐剂,抗原的分类。
抗原的概念及两种性能(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抗原的分类:完全抗原与不完全抗原(半抗原)的概念.胸腺依赖抗原(TdAg)及非胸腺依赖抗原(TiAg).内源性抗原(自身抗原)与外源性抗原等(异种抗原,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变应原与耐受原.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异物性,大分子物质,一定的化学组成与分子结构.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抗原结合价及交叉反应的概念.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病原微生物,细菌外毒素与类毒素,动物血清(对人体的两重性),异嗜性抗原,同种异型抗原(红细胞血型抗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与变应原.佐剂的概念和作用.1.B 2.E 3.D 4.D 5.E 6.A 7.B 8.C 9.A 10.E 11.A 12.E 13.E 14.A 15.C 16.D 17.A 18.B 19.B 20.A
二、名词解释
1.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指抗原分子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3.指抗原分子与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4.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
5.不同的抗原分子表面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
6.为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7.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聚类分析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
8.是血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和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分子。
9.某些抗原性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能力,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体内大量的淋巴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2%~20%)克隆,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种基于联邦学习的无线电地图构建方法及系统.pdf VIP
- 绿色溶剂—标准曲线法测定油品酸值.pdf VIP
- L10100023,S10100005《神经康复》《神经康复学实训》课程标准-L.pdf VIP
- 《ISO31000:2024风险管理指南》指导手册(雷泽佳译2024-04).pptx VIP
- ISO 31000:2018风险管理-指南(雷泽佳译2022).pdf VIP
- 中国荞麦粉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docx
- 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解读.pptx VIP
- 2024数智技术服务能力基本要求及评价.docx VIP
- 2025年河南物流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科技出版社张鄂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课件]08new-第2章优化设计-1.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