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术后管理 国外报道在肿胀麻醉+静脉镇静监护下手术,手术当天就下床活动、淋浴、并参见日常活动。 术后使用抗生素3天,一般可选用头孢类抗生素; 引流管根据情况,如果止血彻底,皮瓣与基地贴合紧密(通过特殊缝合手段),有人主张不放置引流管,但如果引流管置放,可适当延后,个人认为7天左右比较合适。 腹带加压包扎,但要防止腹腔间隙综合征,注意患者呼吸! 国内,未见类似报道,如无特殊情况,建议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至于淋浴、参见日常活动,国人难以接受,可以到术后三天。 术后三月避免剧烈活动,主要是因为腹直肌及腹外斜肌分离纠正后需时间愈合。 手术仅是第一步,患者必须采取健康饮食,否则都是无用功。 术后7天、6周、6月要随访。 术后加压 对于术后加压与否,看法还是有争论,一种认为要加压,水肿会减轻,血肿/血清肿都会减少,另一种看法是容易导致腹腔间隙综合征,皮瓣坏死风险增大,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大家自己在临床实践中去体悟。 腹壁整形常见并发症: 皮瓣坏死; 血清肿; 皮肤瘀斑、淤青; 局部感觉障碍; 伤口不愈合或愈合延迟; 脐坏死,脐外形不佳; 外形不满意 瘢痕 切口不整,上下切缘高低不平; 个人体会 在观念上我有错误,以为腹壁整形就是指腹壁前外侧,实际上是整个腹壁,包括后腹壁(腰部吸脂) 当松弛皮肤切除后,左右侧等其他部位的皮肤可补偿吸脂 缝合关闭切口时,注意上下缘厚度一致 保留Scarpa筋膜,术后血清肿 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BMI达40,存在禁忌症,应严格控制后,再考虑手术。 个人体会 谢谢!! 湘雅医院整形美容中心 * Xiphoid process 剑 突 Costal arch 肋弓 Iliac crest 髂嵴 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髂前上棘 Pubic tubercle 耻骨结节 Superior edge of pubic symphysis 耻骨联合上缘 Pubic crest 耻骨嵴 腹壁解剖——体表标志之骨性标志 Location of inguinal ligament 腹壁解剖——体表标志之软组织标志 Skin 皮肤 Superficail fascia 浅筋膜:脐下浅筋膜分两层:脂肪层(Camper);膜性层(Scarpa),而脐上浅筋膜只有一脂肪层。Scarpa筋膜在中线连于腹白线,向下跨过腹股沟韧带止于腹股沟韧带下1.5cm,它与会阴Colle’s筋膜相续。(皮肤浅筋膜) The Superficial blood vessel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浅血管:腹壁浅动、静脉; 旋髂浅动、静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静脉) The cutaneous nerves(皮神经:肋间及肋下神经的前皮支及外侧皮支;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 腹壁解剖——浅层结构 浅 筋膜 Skin Superficial fasica Scarpa’s fascia Muscles of anterior abdominal wall Camper’s fascia Transversalis fascia 浅动静脉、淋巴管、皮神经 腹壁解剖——深层结构 腹部的分区 腹部分区——九分法 腹部分区—四分法 不同于常规的腹部9分区法, 腹壁整形时,采用的腹部分 区是根据腹部血供特点而分 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腹壁整形手术需考虑到分区。 腹壁血供 在脐上腹壁,T7-10肋间血管外侧支/前支与腹壁上血管吻合相互吻合提供了其血供; T9-10血管亦走形于腹直肌深面,并在腹壁中央穿出腹直肌供应腹壁皮肤软组织; 在脐下腹壁,由腹壁下血管、腹壁浅血管、旋髂血管相互吻合提供,后两者走形于Scarpa筋膜浅面,基本上紧贴于Scarpa筋膜,在下腹壁保留Scarpa筋膜对预防血清肿具有重要意义。 腹部血供与分区 SA1:安全区 SA2:限制区 SA3:谨慎区 SA4:自由区 腹直肌分离 女性妊娠期间,一方面体内激素的作用,使腹白线松弛,连接力量下降;另一方面子宫内增大撑起腹壁,使之承受的压力增大。两种因素叠加,腹壁张力超过腹白线的弹性极限,双侧腹直肌被迫分开,形成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 几乎所有女性在妊娠晚期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腹直肌分离,其中身材娇小者、腹壁肌肉较弱者以及怀有巨大儿或多胞胎者情况会更严重;另外,腹壁各层组织的弹性会因怀孕次数增加而变差,所以多次生育者情况也更严重。 临床观察,在产后第3天,约有60%~70%女性腹直肌会分离超过两指宽。如没外界干预,产褥期(约6~8周)后仍有30%女性的腹直肌不能回复至原位。使其脊柱稳定性下降,腰背疼痛,而且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