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实证检验
第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投稿论文
论文题目: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实证检验
——来自亚洲和欧洲的证据
研究领域: 金融学
作者姓名: 张晓军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金融系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实证检验
——来自亚洲和欧洲的证据
摘要 本文分别利用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1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是否成立。实证分析所用的方法主要是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对于两个样本该假说都不成立。进一步地,本文对构成该假说的三个主要的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对于亚洲样本来说,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并不能引起实际汇率水平的变动是该假说不成立的原因;对于欧洲样本,贸易品的购买力平价不成立是该假说不成立的原因。
关键词 实际汇率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 面板单位根检验 面板协整检验
Abstract: This paper tests empirically the Balassa-Samuelson Hypothesis (BSH) using annual data for 10 Asian regions and 10 European countries. We apply panel data unit root tests and Pedroni’s panel data cointegration test. The long 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exchange rate and productivity differential is strongly rejected both using Asian sample and European sample. Furthermore, we test three key components of the BSH. It turns out that, in Asian sample’s case, the failure of BSH is due to the absenc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exchange rate and relative prices; in European sample’s case, the failure of BSH is due to the failure of tradable good’s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Key Words: Real exchange rate, Balassa-Samuelson Hypothesis, Panel unit root test, Panel cointegration test
一、引言
在经济学领域里有两种不同的理论阐述实际汇率水平的长期变动规律。
第一种理论就是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根据这种理论,实际汇率水平应该是平稳的,在长期的变动过程中,实际汇率对于汇率均衡水平的偏离都是暂时的,并不存在长期的偏离。对于PPP的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此理论并没有得到经验研究的广泛支持。
另一种理论为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Balassa-Samuelson Hypothesis,BSH),此理论认为实际汇率水平存在一种长期的变动趋势。Balassa(1964)和Samuelson(1964)的研究指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生产率增长差异可以引起实际汇率的升值。一般认为战后日本的实际汇率的升值是BSH成立的一个例子。
在对BSH进行实证检验的文献中,许多是应用Engle and Granger(1987)和Johansen(1988,1995)提出时间序列协整检验的方法。例如,Rogoff(1992)、DeLoach(2001)、Bahmani-Oskooee(1992)和Bahmani-Oskooee and Rhee(1996)就应用上述方法对实际汇率和生产率差异的关系进行了检验,但是只有后两篇文章的研究结果支持BSH。这种实证检验上的分歧可以用时间序列分析的低势问题(样本信息量不足)来解释。汇率水平一般都存在剧烈的波动过程,如果实证检验所应用的样本的时间跨度比较短,应用上述协整检验的方法很难从实际汇率和生产率的变动过程中发现二者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解决低势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延长样本的区间。但是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年的时间,延长样本区间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种解决低势问题的方法是使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利用多国家的数据来增加样本的信息量。使用面板数据对BSH进行分析主要用到面板单位根检验(Panel Unit Root Tests)和面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