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_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总纲目录;提分攻略一 “四看法”快速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高度凝练,句式跌宕,意象错落,情感内敛——像茶叶一样,不泡开就品不出滋味。要读懂诗歌有“四看”:
一、看题目——初判题材。
二、看作者、诗(词)序、注释——了解背景,提取信息。
三、看正文——联想、调整语序后准确翻译。
四、看情感——抓住表情词语,晓情明旨。
下面我们就用“四看法”读懂诗歌,以明诗情。;典题印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浪淘沙·送苏庭绰之泉州
刘 铭①
癸巳岁,庭绰过余,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
谁复忆河阳,击鼓山岗?关乡残梦马铿锵。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
镇日野菊黄,枯草颓墙,萧山无语鬓飞霜。何忍脆裘②折枝远,冻酒愁肠。
[注]????①刘铭,宋河阳嘉州人。作者曾与同乡苏庭绰一起抗金。宋败退江南后,作者力主抗金不得,被迫归隐。②语出岑参送别诗《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技法演示】????;对点训练????
阅读“典题印证”,回答问题。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庭绰过余”中的“过”意为“经过、路过”,表明同乡好友路过自己家;“数日,又复别去”暗示词的内容涉及送别之情。
B.“谁复忆河阳,击鼓山岗”是回忆当年在河阳战场击鼓山岗的情景。“马铿锵”则指当年自己驰骋沙场的情景。
C.“落落芦花飘江表,流水斜阳”句描摹出一幅落寞秋景图,寓亡国之痛于冷落之景中,营造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气氛,直接写出作者的满心凄冷与感伤。
D.“鬓飞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说明词人头发花白,年老体衰,而一;“飞”字更体现了时光流逝之快,更添词人年老感伤之情。
E.“冻酒”不仅说明天气寒冷,同时也体现与同乡饯行时借酒消愁的愿望;“愁肠”二字收束全词,“愁”字蕴含了词中的多种情感,也成了这首词的词眼。
2.本词上下阕作者形象发生了较大变化,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
?? ??;1.答案????AC A.“过”意为“拜访”。C.烘托出作者的满心凄冷与感伤。
2.答案 上阕描绘自己当年在战场上,击鼓山岗,纵马沙场的豪迈形象;下阕刻画了两鬓飞霜,冻酒送别,怨恨孤苦的老者形象。前后形象对比
鲜明,表达了作者家国兴衰之痛,时光流逝之叹,送别友人之伤。
解析 赏析作者的形象,一定要回到原词中抓住概述词人生平经历或形象的句子。上阕“忆”回忆自己当年在河阳战场上,击鼓山岗,纵马沙场的豪迈形象;下阕“鬓飞霜”描写了已两鬓斑白的老者形象,“枯草颓墙”写隐居的萧条之景,“冻酒愁肠”写送别好友,只能冻酒相待,心中愁肠百结。上下阕通过对比手法写出自己昔日英雄气概而今日英雄末路的形象,联系注释可知该词表达了作者家国兴衰之痛,时光流逝之叹,送别友人之伤。;提分攻略二 诗歌选择题全面突破
一、掌握诗歌选择题选项四大设误点
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误点1????词句理解有误;对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
朱晞颜
倦怀无据,凭危阑极目,寒江斜注。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
隐约一水中分,金鳌①戴甲,力与蛟龙拒。拟访临幕清夜鹤②,谁解坡仙神遇?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
[注]????①金鳌:传说中大海里的神龟。②鹤:古人认为是一种神异的鸟,故称仙鹤。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凭危阑极目”一句中“危”是高的意思,写作者登高望远。;B.“寒江斜注”中“注”字写出了江水的迅猛之势,词人居高临下,看到那浩浩江水斜穿大地,其流势迅猛,如同喷注一般,颇为传神。
C.“胜游如扫”中“扫”字十分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此刻“倦怀”全释,烦恼尽消的愉快心情;同时,也与词首“倦怀无据”遥相呼应,全词浑然一体。
D.“拟访临幕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是说作者如当年苏东坡游长江时遇到孤鹤横江东来一样,也在傍晚清夜偶遇仙鹤。
E.“谁解坡仙神遇”是说作者难以理解当年苏东坡游长江的情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