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80).pptVIP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80).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 隧道辅助坑道设计按工期为2.5年考虑,设置有13座斜井和1座竖井的施工方案,在施工中又结合施组安排,又增加一座竖井(主要用于通风)和一座横洞,在2004年4月F7断层,又增设左、右线迂回导坑。 隧道施工进入F7工程活动性断层以后,发现初期支护变形速率加剧,初期支护出现掉块、开裂和挤压破坏等现象,隧道最大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分别达1209mm和1053mm,一般在300~700mm左右,初期变形速率一般在30~35mm/d。 (3)最大变形速率与累计变形的关系 在隧道工程监控量测中,除累计变形外,变形速率是另外一个进行围岩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判别指标。研究最大变形速率与累计变形的关系也是在施工初期阶段进行最终变形预测的方法之一。 图2-11 最大变形速率与 累计变形的关系 最大变形速率/mm 2.5.2 计算位移规律 (1)深部位移变化规律 图2-12 F7断层围岩深部位移变化规律 洞周位移最大,随着围岩深度的增加,位移逐渐减少。由于地应力水平较高,围岩强度较低,大变形的围岩深度较大,基本上可达洞周10.0m左右。 (2)深部相对位移与洞室失稳形式 图2-13为乌鞘岭隧道各区段围岩深部位相对位移的分布规律。 F7水平深部位移 F7拱顶竖向深部位移 图2-13 各区段围岩深部位移相对变化量随深度变化规律 相对位移/% 相对位移/% 可见,围岩内部位移和深部相邻两点相对位移沿深度变化曲线存在明显的拐点,说明围岩深部位移沿深度分布有突变发生。因此通过曲线拐点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出洞室周边围岩潜在的破坏范围。 表2-3 为围岩深部位移相对变化量沿深度曲线拐点位置、塑性区范围和剪应力最大等值线范围统计 。 表2-3 曲线拐点位置、塑性区边缘和剪应力最大等值线位置距洞周距离/m 18.1 22.3 18.1 水平 — 8.3 — 竖向 志留系板岩 夹千枚岩 10.8 17.0 10.8 水平 10.8 16.5 10.8 竖向 F7 15.5 17.5 15.5 水平 — 6.5 — 竖向 F4 剪应力最大等值线范围 最大塑性区范围 曲线拐点 区段 第三章 大变形分级标准 大变形是相对正常变形而言的。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新奥法指南及衬砌标准设计等根据多年经验及统计,对各类围岩及各种支护结构都制订有不同的预留变形量(表3-1)以容纳这些正常变形。 3.1 国内外现状 表3-1 预留变形量(mm) — 150~200 100~150 50~100 — — — — 标准设计(专隧0034) — — — — 120 80 40 20 标准设计(专隧0014) >300 (膨胀岩) 150~300 50~150 — >150 (膨胀岩) 75~150 25~75 — 日本新奥法指南 — 70~100 50~70 — — 50~70 30~50 — 新奥法指南 现场量 测确定 120~150 80~120 50~80 现场量 测确定 80~120 50~80 20~50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 设计确定 80~120 50~80 30~50 设计 确定 50~80 30~50 10~30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3-2005 设计确定 70~100 50~70 30~50 70~100 50~70 30~50 10~30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3-2001 VI V IV III VI V IV III 铁路双线(公路三车道) 铁路单线(公路双车道) 围岩级别 规范或标准名称 (1)铁二院 喻渝从预留变形量出发,取上述正常值的2倍作为大变形的下限,即:隧道施工时,如果初期支护发生了大于25cm(单线隧道)和50cm(双线隧道)的位移,则认为发生了大变形。 (2)铁二局 表3-2 铁路隧道大变形的变形量划分表 Ⅲ Ⅱ Ⅰ 大变形的等级 >100 70~100 40~70 双线隧道(cm) >70 50~70 25~50 单线隧道(cm) (3)重庆交通学院 表3-3 公路隧道围岩大变形分级方案 >5 >50 围岩变形显著,洞底明显隆起,喷层大多裂开剥落,并与钢架脱离,钢架等严重变形挠曲,支护变形的程度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级 3~5 30~50 围岩延续位移较为显著,变形速度较大,喷层开裂现象较为明显,洞底有隆起现象,支护变形的程度及范围逐渐扩大 二级 1.5~3 15~30 开挖后即有较大的围岩位移,且持续时间较长,喷层出现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