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最新版】云南一颗印.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 南 一 颗 印 云南地处高原,气候适宜,四季如春,无严寒酷暑,只是大风较多,故其建筑兼有南北之风,民居都采用厚土墙及筒瓦铺屋顶。 “一颗印”平面正方形,外形方整,故称“一颗印”、“一颗金印”。 “一颗印”外围均为高墙,用夯土或土坯筑成;也有用内土外砖形式筑成者,称为“金包银”。 “一颗印”常见的形式有三间四耳、三间六耳等。 云南昆明市海子村毕氏一颗印平立剖 云南昆明一颗印外观 云南白族村镇街巷 云南白族某宅有厦门楼 云南大理喜州民居门楼 云南白族某宅照壁 云南喜州白族某宅--庭院照壁 云南喜州白族某宅--庭院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山墙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外观 大理白族民居照壁局部 云南大理民居外观 云南大理周城白族民居大门 木府 云南丽江 丽江古城 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 丽江纳西族民居街巷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山花 丽江纳西族民居外貌 云南丽江街景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木府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滇游日记》曾写丽江古城中木氏土司宫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丽江古城已有名。 丽江古城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署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纳西族的建筑古朴典雅,最有名的代表就是丽江县的大研镇,古城的建筑群都是土木结构的瓦屋,大多是二坊一照壁式建筑,也有四合院。 云南丽江纳西族民居 云南昆明市海子村毕氏一颗印平立剖 正 房 耳房 耳房 “三间四耳”,即正房三间,耳房(厢房)东西各两间,均做成两层楼房。 较大的住宅,入大门常带有倒座。首层入大门为天井,天井后为堂(大厅)。 一颗印民居均为楼房,房间全为二层。牲畜及杂物在楼下,人住楼上。天井两侧为耳房,隔成四间,设厨房、马房、猪房、厕所等; 堂屋作为起居待客之处,堂屋左右做卧室,楼上的中明堂做佛堂。大堂两侧为正房,设卧室两间。第二层耳房,作贮藏之用;正房中间为祖堂,为礼拜先祖之处;两侧为卧室。 耳房与正房交接处,有楼梯两座,通往第二层。 昆明市海子村毕氏一颗印 正房比耳房要高出一个屋顶,前面开窗,采光通风良好。 较大的住宅,往往由两三个“一颗印”串联而成,由耳房外辟门入内。两个院子之间,做成过厅,为礼仪饮宴之处。最大的“一颗印”住宅,可做到“明三暗五六耳五间厅”的规模。 以昆明为中心,“一颗印”分布于西及大理,南至普洱、墨江、建水,东到昭通、沾益等地,是云南最普遍的民居形式。 云南昆明一颗印内景 云南大理的白族民居,其平面布局典型的形式还有所得的“三坊一照壁”与“四合五天井”。 “坊”指一栋三间两层的房子。 “三坊一照壁”即由三“坊”与照壁围成三合院,为白族民居的主要平面形式。 “四合五天井”指四合院加上照壁,以及外围院墙组成大小五个天井。 云南白族村镇街巷 云南喜州白族某宅--庭院 云南喜州白族某宅--庭院 云南喜州白族某宅--庭院 云南喜州白族某宅--庭院 白族民居多采取“三房一照壁”或“四合五大井”格式。 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 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外观 丽江古城是中国云南省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 云南丽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070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