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按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慢性支气管炎的按摩

慢性支气管炎的按摩 慢性支气管炎的按摩   慢性支气管炎俗称“慢支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咯痰,时而伴有喘息症状。中医认为,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感受风寒湿邪为标,另外,还与肺肝实热有关。 1.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掌心与左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2.按揉中府穴   左(右)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中府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以酸胀为佳。 功效:补气益肺、宣肺止咳。 3.按揉肺俞穴   用左(右)上肢绕过肩后,将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肺俞穴上,适当点揉0.5~1分钟。以酸胀为佳。 功效:宣肺化痰、降气止咳。 4.掌揉膻中穴 右手手掌放在膻中穴,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理气散淤、宽胸利膈。 5.揉按尺泽穴   左(右)手拇指放在对侧尺泽穴上,其余四指环抱肘后,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以酸胀为佳。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顺气化痰、通络止咳。 6.揉按列缺穴   左(右)手拇指指腹按在对侧列缺穴上,其余四指附在腕对侧,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两手交替进行。 功效:宣肺止咳、镇静止痛。 7.团摩上腹   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右手掌心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作顺时针环形摩动0.5~1分钟。以上腹部发热为佳。 功效:宽胸理气、健脾和胃。 8.分推肋下 双手四指并拢,分别放在同侧剑突旁,沿季肋分推1~3分钟。 功效:疏肝和胃、降气止咳。 9.按揉脾俞穴、胃俞穴 双手握拳,将拳背第二、三掌指关节放于脾俞穴、胃俞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健脾和胃、调理气血。 10.揉按肾俞穴   两手叉腰,将拇指按在同侧肾俞穴,其余四指附在腰部,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功效:温肾纳气止咳。 11.按揉丰隆穴   左(右)下肢放在对侧膝上,用右(左)手中指指腹放在丰隆穴上,拇指附在对侧,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以酸胀为佳。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健脾除湿、化痰止咳。 12.搓涌泉穴   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上,用右(左)手掌心按在涌泉穴,反复搓擦0.5~1分钟,以足心发热为佳。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补肾纳气、醒脑安神。   以上方法每日早晚各做1次。同时还应戒烟、戒酒、少食辛辣肥腻之品,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急性发作期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小知识 中府穴:轻压左右两锁骨下方1.5寸处,如果微感酸痛,那就是中府穴。 肺俞穴:位于背部,在第3胸椎棘突(低头时摸到1个明显突出,然后向下数3个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膻中穴:位于人体胸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列缺穴:位于手腕外侧(大拇指侧),左右手在虎口处交叉,食指指端处的骨陷中。 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即是。 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丰隆穴:位于腿部外踝上8寸。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39健康网? 宝宝手臂部的关键穴位 宝宝背部的关键穴位   为本病主要属中医“风温”病的范围。发病原因为肺卫不固,风热从肌表口鼻犯肺,以致热郁肺气,蒸液成痰,若病邪进一步内侵,即可发生热入营血和正虚邪陷的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或气急、鼻煽、咯痰、呛奶、呕吐、呼吸困难等。 清“肺经” 清“天河水” 推“三关” ?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扶抱或仰卧,家长固定患儿上肢,清肺经、推(退)六腑各300次,推三关100次。   (2)患儿俯卧位,分推肩胛骨100次,按揉肺俞、大椎各1分钟。   (3)按揉膻中、丰隆穴各2分钟。   2.随证加减   (1)风热犯肺型:发热恶寒、汗少,头痛,口微渴,咳嗽气急,痰粘色白量少,胸胁隐痛,舌边尖红,苔薄黄。常用手法:   推太阳30次,推三关300次。   拿风池、肩井穴各10次。   (2)痰热壅肺型:高热面赤,倾渴欲饮,咳嗽痰黄而粘,或夹血丝,或为铁锈色痰,胸闷气粗,胸痛,舌质红,苔黄腻。常用手法:   退六腑300次,清心经100次。   加揉丰隆50次,揉中脘3分钟。   (3)热入心营型:发热不退,夜间加重,烦躁不安,时而谵语,甚至神志不清,气急,喉中痰呜,痰中带血,手足抽动,口唇干燥,舌苔焦黄。常用手法:   推六腑、清天河水各500次,清心经、清肝经各300次。   按揉曲池1分钟,推涌泉3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按揉掌小横纹200次,清肺经300次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