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

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绵阳市高中2015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有的还建有供人暂居的房间。廊桥多为木质或石材+木材结构,我国古代廊桥现存不多。下图为我国保存至今的一座古代园林的廊桥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明清时期,下列地区多建有“廊桥”的是 A. 齐鲁大地 B. 横断山区 C. 闽粤大地 D. 东北平原 2. 图中“廊桥”的主要功能是 A. 供人暂居 B. 遮阳避雨 C. 风景与通行 D. 宗教和民俗活动 3. 我国古代的“廊桥”现存较少,主要是因为 A. 人为破坏 B. 风沙掩埋 C. 地震损毁 D. 洪水、泥石流冲毁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应分布在人口密集,多雨的地区,明清时期,多建有“廊桥”的是闽粤大地,C对。齐鲁大地、东北平原降水少,A、D错。横断山区人口稀少,B错。 2. 图中“廊桥”横跨河流之上,主要功能是风景与通行,C对。可以供人暂居、遮阳避雨,但不是主要功能,A、B错。与宗教和民俗活动无关,D错。 3. 我国古代的“廊桥”横跨河流之上,沟通两岸交通,现存较少,主要是因为南方多雨,被洪水、泥石流冲毁,D对。人为破坏交通线路的可能很小,A错。南方湿润区,风沙天气少,B错。位于板块内部,地震损毁可能小,C错。 点睛: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可遮阳避雨,应分布在多雨的地区。主要功能是桥,应分布在人口密集区,明清时期,多建有“廊桥”的是闽粤大地。桥也是风景。现存较少,主要是因为南方多雨,被洪水、泥石流冲毁。 光伏是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目前,全球最大水面漂浮光伏(太阳能电池板覆盖在水面上)项目落户安徽淮南市,该项目把当地采煤废弃的沉陷区变成了绿色能源基地,年发电量可达1.5亿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将采煤沉陷区发展成为水面漂浮光伏,当地可 A. 节约土地资源 B. 减少煤炭开采量 C. 降低发电成本 D. 促进水循环利用 5. 近年来我国使用独立运行光伏的一些地区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原因是光伏发电 A. 电费贵 B. 不稳定 C. 占地广 D. 维护难 6. 推断水面漂浮光伏对采煤沉陷区局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 藻类加速繁殖 B. 水面蒸发量减少 C. 湖水盐度减小 D. 沉陷区面积扩大 【答案】4. A 5. B 6. B 【解析】 4. 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将采煤沉陷区发展成为水面漂浮光伏,把当地采煤废弃的沉陷区变成了绿色能源基地,当地可节约土地资源,A对。在沉陷区发展光伏,不影响煤炭开采量,B错。光伏发电初期投资成本高,C错。与促进水循环利用无关,D错。 5. 近年来我国使用独立运行光伏的一些地区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原因是光伏发电不稳定,受太阳辐射强度、分布时间影响大,B对。电费贵,用户消费少,节约用电,不是限电的主要因素,A错。拉闸限电不能缓解占地广、维护难问题,C、D错。 6. 推断水面漂浮光伏,集热板遮挡水面阳光,导致水面温度低,对采煤沉陷区局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是水面蒸发量减少,B对。水温低,藻类繁殖慢,A错。蒸发弱,湖水盐度增加慢,不会减小,C错。沉陷区面积扩大与光伏发电无关,D错。 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和生长季是重要的植被物候现象。下图为青藏高原11个生态地理分区,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存在关联,且不同生态区的高寒草地物候也存在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 A. 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 B. 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推迟 C. 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迟 D. 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提前 8. 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生态地理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生态区,与之最为密切的因素是 A. 夏季风 B. 年降水量 C. 纬度因素 D. 地势起伏 9. ①、②、③、④四个生态地理区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迟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7. A 8. C 9. D 【解析】 7.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热量低,生长期缩短,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A对。B、C、D错。 8. 在海拔2600-3500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