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版)(原卷版).doc

山东省菏泽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版)(原卷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省菏泽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版)(原卷版)

山东省菏泽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初的“一国两制” 汉朝建国时期的制度设计中,有一项基本的政治安排——“郡国并行”,即封国与郡县并行,“一朝两制”:既有周朝的封建制,又有秦朝的郡县制,早年有七八个异姓王国,后来又有几个同姓王国。 刘邦赢得天下,他有两类帮手,一类是“职业经理人”,比如萧何、张良,此类人战后论功行赏,最高就是封侯拜相、出任各种职务;第二种是大小“股东”,他们被分封为诸侯王,刘邦只是这些诸侯王推举的“董事长”:“正月,诸侯王皆上陈请其汉王为皇帝。”皇帝随即下诏:封吴芮为长沙王,无诸为闽越王。但是,刘邦打心眼里认同的是秦始皇的海内皆郡县,异姓王分封只是权宜之计。刘邦皇帝任内七年半,主要工作就是取缔异姓王,从楚王韩信到燕王臧荼等,先后以各种理由消灭之。同时,刘邦又用同姓王取代之。 为什么要分封同姓王?目的是为了屏藩中央。这种屏藩作用,在吕后去世的政局博弈中就体现出来了。吕禄等“吕家帮”掌控朝廷大权时,最先起兵发难的就是齐正刘襄。远在代国的中尉宋昌剖析政变后的时局,认为长安主政的元老,只能拥立刘家人为帝,所列举的几条理由中,属于“硬实力”的就是同姓王的威慑力。后来的政治实践说明,刘邦的同姓分封。与当初的异姓王安排一样,是有现实收益的举措。 同姓分封在文景时代已经显露出弊端。这就是尾大不掉,中央不能掌控地方。各个诸侯国内部并不是贵族式封邑制,而是集权式郡县制。这与西方“我的臣民的臣民不是我的臣民”的封建制完全不同,不可能发展为地方自治的联邦制。因此,汉代的封国的发展,其结果不是中央制服地方,就是地方作乱取代中央。 “郡国并行”的政治生态在几十年后,汉景帝即位初年,引起一场大祸。以吴国与楚国为首的诸侯王发动叛乱,提出“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吴楚七同之乱以“诛灭晁错”为借口,实质是指向朝廷,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汉初“郡国并行”的一国两制方针,受到最大的挑战。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下令取消了诸侯王的治民权,基本上解决了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的弊病。汉武帝进一步采取削藩措施,施行“推恩令”,这样数代之后,王国不断变小,自然无法对抗中央政权。秦始皇海内皆郡县的制度,经过汉初“郡国并行”的过渡,在汉武帝时代以更成熟的制度重新巩固下来。   (选自中国青年报《汉初的“一国内制”》,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所说的“两制”指的是汉朝初期实行的封建制和郡县制,这两种制度均衡并存在汉初政权内。 B. 帮助刘邦赢得天下的两类人中,“职业经理人”的功劳大于大小“股东”,所以他们战后得以封侯拜相。 C. “郡国并行”的政治生态是导致“吴楚七国之乱”的重要原因,这一事件让“郡国并行“的制度受到挑战。 D. 刘邦打心眼里认同秦始皇的郡县制度,所以取得天下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消灭韩信等异姓诸侯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时间为序,从刘邦到汉武帝,集中论述汉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分封同姓王这个问题。 B. 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同姓分封的作用和弊端,列举历史事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 第三段作者间接引用宋昌的话,说明刘邦分封同姓王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汉初的政权。 D. 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封建制,对于“两制”中的另外一种制度郡县制则很少提及。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西汉初年无论是分封同姓王还是异姓王,都是刘邦的权宜之计,但都是有现实收益的举措。 B. 从材料看,中国的封建制度与西方的封建制完全不同,中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发展为地方自治的联邦制。 C. 汉武帝实施的“推恩令”,数代之后诸侯国逐渐变小,客观上削弱了诸侯的力量,使其没有实力挑战中央。 D. 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证明了汉代的封国的发展,其结果不是中央制服地方,就是地方作乱取代中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角峰上飘动的白云 吴小军 十多年前,我曾在粤北一个山区支教。我支教的学校叫角峰小学。学校只有一幢一层两间的老房子,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从角峰最高峰往下看,它像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线上绑着的一个灰色小盒子。弯的是山路,灰的是教室。稻子渐渐黄了的季节,这个小盒子就成了一阶一阶梯田上黄金拥簇着的幸福魔盒,孩子们笑声里的快乐总是不断地从盒子里溢出来,溢满角峰村的每一个角落。 孩子们的快乐感染着我。每天我都要哼着歌儿从借住的村长家出发,一蹦一跳地走过一片一片金黄之间那瘦瘦的绿色,踩着这诗一般曲折的田埂,听着虫鸣啾啾泉响叮咚走向教室。 角峰小学是个小村子的麻雀学校,有三个低年级共十个孩子,就一个老师在教。村子是个自然村,离行政村有五六公里山路。村里的孩子要上高年级就要到行政村小学去。因为那里没有宿舍,大部分孩子上完三年级就不读了。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