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塞德克巴莱-大岗国中
塞德克巴萊 1.發生於1930年日治臺灣的抗日行動 2.地點在臺中州能高郡霧社(今屬南投縣仁愛鄉)。 3.事件是由於當地賽德克族馬赫坡部落,因為不滿政府的壓迫而發起,犧牲人數近千人,僅次於西來庵事件。 4.事件領導人莫那·魯道自殺外,參與行動的部落幾遭滅族,被強制遷至川中島(今清流部落)。 5.霧社事件是台灣受日本統治期間最後一次武裝抗日行動。 6.台灣總督府於此事件之處理方式遭日本帝國議會強烈質疑,臺灣總督石塚英藏與總務長官人見次郎等人遭撤換。 7.多年來,臺灣有許多以霧社事件為題材的藝文與影視作品,以紀念這場戰役的人們。 發生背景 1.霧社位臺灣中部山區 2.濁水溪上源於此 3.霧社群賽德克族人以數十或數百人形成一個部落,居住在霧社台地 事件之起事者 1.馬赫坡社(今廬山溫泉區 ) 2.荷歌社 (今春陽部落 ) 3.塔洛灣社 (今春陽溫泉 ) 4.波亞倫社 (今廬山部落 ) 5.斯克社 (今台14線雲龍橋附近 ) 6.羅多夫社(今仁愛國中至清境農場附近 ) 共約1,200人(戰鬥人員僅300多人) 事件起因 為了於霧社砍伐林木,台灣總督府優待入山工作人員,除正式警察外,其他入山勞工日人皆一律給以警察或隘勇名義 ↓ 一日,因砍伐不當導致五個正在工作的原住民被壓死,且有許多族人在搬運木頭時被日人毆打 ↓ 根據日本警方1930年10月7日的紀錄,在一場婚宴時,莫那魯道長子塔達歐·莫那想跟與同僚一起路過的日警吉村克己巡査敬酒,當他拉著吉村的手時,吉村以「討厭那個不潔的筵席而欲加以拒絕,要將被握住的手甩開」為由 ↓ 以警棍對塔達歐·莫那毆打兩次,其他原住民憤而群起圍毆日警。爾後在比荷·瓦利斯和比荷·沙波的策動下,引爆「霧社事件」。 第一次霧社事件 日本昭和5年(1930年)10月27日 殖民地政府為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而舉行台灣神社祭。於霧社公學校舉行聯合運動會,此時日人警備鬆弛。 趁霧社地區晚秋季節之破曉時分,由霧社群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首先發難,分數隊襲擊附近的警察分駐所十三處 並同時襲擊霧社警察分室、學校、郵政局、日本人宿舍等,獲得槍枝180挺和彈藥23,037發。 共殺死日本人134名(包含婦孺)、及誤殺2位著日人服裝的台灣人,並殺傷215人 擔任日本警察的賽德克族人花岡一郎,選擇全家自殺沒有參加起事。日本殖民政府以「以夷制夷」的方式,驅使其他原住民擔任第一線鎮壓武裝部隊。 雙方交戰 由馬赫坡高地之塹壕向馬赫坡大岩窟砲擊 此事件爆發後,震驚日本人,殖民地政府立即進行軍事行動。 下令緊急調派台灣各地之警察隊與軍隊進攻霧社。除派屏東第八飛行連隊之飛機,到霧社山區實施偵察和威嚇飛行外,並調派台中州、台南州、台北州、花蓮港廳之駐軍往埔里、霧社前進,進攻發起事件之原住民。 抗日六部落族人退回各部落後,分成「塔洛灣」及「馬赫坡」二條戰線。塔洛灣戰線由荷歌社頭目塔達歐·諾干率領,馬赫坡戰線由莫那魯道率領。 1930年10月31日與日人軍警部隊對決後,除馬赫坡社外其他部落都被日人佔領。 抗日主力退到馬赫坡社,其餘散在各溪溪谷。11月2曰馬赫坡社被軍警佔領後,起事原住民完全退入山中,大部份退至馬赫坡、塔羅灣兩溪溪谷,利用懸崖絕壁的有利地勢與日方作戰。 抗日主力退到馬赫坡社,其餘散在各溪溪谷。11月2曰馬赫坡社被軍警佔領後,起事原住民完全退入山中,大部份退至馬赫坡、塔羅灣兩溪溪谷,利用懸崖絕壁的有利地勢與日方作戰。 1930年11月5日,日軍臺南大隊在馬赫坡社東南方高地附近,死傷頗重。 遂增派部隊配備機關槍、飛機,並以飛機投擲違反國際公約之「糜爛性毒氣彈」(路易斯毒氣彈),對躲藏在密林中的抗日原住民進行攻擊。在糧食彈藥皆有限的情況下,抗日原住民退守馬赫坡岩窟,不是戰死就是在巨木下自縊。 最後莫那魯道眼見大勢已去,持槍自殺。而在內山巖窟的兒子塔達歐?莫那不接受招降,與被迫前來招降的妹妹訣別後自盡。 傷亡人數 遭日軍攻擊致死者364名 自殺者225人 拘禁者265名 約500名原住民投降 日人出動包含台灣軍司令部、守備隊司令部、台北步兵第一聯隊等等軍隊,約1194名另外還有1,306名警察部隊 根據事後日方戰報顯示,軍警共戰死28名、受傷26名 協助日軍的原住民戰死22名、受傷19名 在進行了為期四十餘日的大小戰鬥後,事件才算結束。 心得 在以前的社會,人們是過著不平等的生活,不管在怎麼不合理的事,只要是日本人說的就變成合理的,雖然日本對台灣的貢獻很多,但對台灣人不合理的始也很多,為何日本人一定要在民眾反抗後、犧牲到許多性命後,才會重新檢討對台灣人貨原住民的政策或態度嗎?像霧社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霧社事件因為日本人的殘酷死傷慘重,且讓一些族群面臨消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