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doc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表现 (1)家庭棉纺织业破产:洋纱取代土纱,使“纺”与“织”分离;洋布取代土布,使“织”与“耕”分离。 (2)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2.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二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 (1)中央:。 (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 4.主要活动 (1)创办近代工业 类型 目的 代表企业 军事工业 “自强” 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民用工业 以“求富”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2)筹划海防: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10年之间,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3)兴办近代教育: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5.结局: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6.积极影响 (1)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4.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5.影响: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小农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中国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从而使家庭手工业破产。小农经济的解体为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2.列强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减少了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加速了农业商品化生产的比重,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附庸,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4.近代工业出现。外国商人开始投资兴办一些船坞等企业,国内兴起了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 2016—2017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以下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上海使用工人的籍贯统计表。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工人籍贯分布 清光绪、宣统年间 广东1000人、宁波700人、湖北600人、安徽500人、天津680人,其他全国各地 甲午战争后 工人来自全国各地 A.近代上海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根据表格可知,工人籍贯分布极广,这和自然经经济进一步解体,大量农村手工业者破产有关,故 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与工人的来源地无关,故B项错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在辛亥革命后,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具有双重影响,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首先是破坏性:自然经济瓦解,大量农民、手工业者破产,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矛盾激化;大量农副产品商品化并出口国外,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列强的经济附庸。其次是建设性:促使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市场、自由劳动力、技术等条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发展。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1.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这就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 2.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和成长起来。 5.洋务运动使中国教育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6.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7.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2018届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